通过Innerbody的交互式3D模型探索心脏的解剖结构和核心功能
心脏是一个大小约如紧握拳头的肌肉器官,作为人体的循环泵发挥作用。它通过静脉接收脱氧血液,将其输送到肺部进行氧合,然后泵入各个动脉(动脉通过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来为身体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位于胸腔内,居中于肺部之间,胸骨后方。
在心脏的上端,心脏基部与主动脉、肺动脉和静脉以及上腔静脉相连。心脏的下端尖端,称为心尖,位于膈肌上方。心脏基部位于身体中线上,心尖指向左侧。由于心脏向左倾斜,约2/3的心脏质量位于身体左侧,其余1/3位于右侧。
心脏解剖学
心包
心脏位于一个充满液体的腔隙中,称为心包腔。心包腔的壁和衬里是一种特殊的膜,称为心包。心包是一种浆膜,产生浆液以润滑心脏,防止不断跳动的心脏与其周围器官之间的摩擦。除了润滑作用外,心包还起到固定心脏位置和维持心脏充满时可以扩张的空腔的作用。心包有两层——覆盖心脏外表面的脏层和围绕心包腔外形成囊袋的壁层。
心脏壁的结构
心脏壁由三层组成:心外膜、心肌层和心内膜。
- 心外膜:心外膜是心脏壁的最外层,是心包脏层的另一个名称。因此,心外膜是一层薄薄的浆膜,有助于润滑和保护心脏外部。心外膜下方是心脏壁的第二层,也是较厚的一层:心肌层。
- 心肌层:心肌层是心脏壁的肌肉中间层,包含心肌组织。心肌层构成了心脏壁厚度和质量的大部分,是负责泵血的心脏部分。心肌层下方是薄薄的心内膜层。
- 心内膜:心内膜是覆盖心脏内部的单层扁平内皮层。心内膜非常光滑,负责防止血液粘附在心脏内部并形成潜在的致命血栓。
心脏壁的厚度在心脏的不同部位有所差异。心房的心肌层非常薄,因为它们不需要将血液泵得很远——仅需泵到附近的心室。相比之下,心室有非常厚的心肌层,以将血液泵到肺部或全身。心脏右侧的心壁中心肌层比左侧少,因为左侧必须将血液泵到全身,而右侧只需将血液泵到肺部。
心脏的腔室
心脏包含四个腔室: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心房比心室小,心壁的肌肉也比心室薄。心房作为血液的接收腔室,因此它们与将血液输送到心脏的静脉相连。心室是更大、更强壮的泵血腔室,将血液送出心脏。心室与将血液带离心脏的动脉相连。
与心脏左侧相比,心脏右侧的腔室较小,心壁中心肌层也较少。心脏两侧的大小差异与它们的功能和两个循环回路的大小有关。心脏右侧维持通往附近肺部的肺循环,而心脏左侧则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的体循环回路中。
心脏瓣膜
心脏通过泵血到肺部和身体系统来发挥作用。为防止血液倒流或"反流"回心脏,心脏内存在一套单向瓣膜系统。心脏瓣膜可分为两类:房室瓣和半月瓣。
- 房室瓣:房室瓣位于心脏中部,心房和心室之间,只允许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位于心脏右侧的房室瓣称为三尖瓣,因为它由三个瓣叶(瓣膜)组成,瓣叶分离以允许血液通过,并连接以阻止血液反流。位于心脏左侧的房室瓣称为二尖瓣或僧帽瓣,因为它有两个瓣叶。房室瓣在心室侧附着在称为腱索的坚韧绳索上。腱索拉住房室瓣,防止它们向后折叠并允许血液反流通过它们。在心室收缩期间,房室瓣看起来像圆顶形的降落伞,腱索则像绳子一样将降落伞拉紧。
- 半月瓣:半月瓣因其瓣叶呈新月形而得名,位于心室和将血液带离心脏的动脉之间。心脏右侧的半月瓣是肺动脉瓣,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防止血液从肺动脉干反流回右心室。心脏左侧的半月瓣是主动脉瓣,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防止主动脉将血液反流回左心室。半月瓣比房室瓣小,没有腱索来固定它们。相反,半月瓣的瓣叶呈杯状,以捕捉反流的血液并利用血液的压力将其关闭。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能够自行设定节律,并传导必要的信号以在整个结构中维持和协调这一节律。心脏中约1%的心肌细胞负责形成传导系统,为其余心肌细胞设定节奏。
传导系统始于心脏的起搏器——一小束称为窦房结的细胞。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壁内,上腔静脉下方。窦房结负责设定整个心脏的节律,并直接向心房发出收缩信号。窦房结的信号被另一团传导组织拾取,称为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右心房内,位于房间隔的下部。房室结拾取窦房结发出的信号,并通过房室束传输。房室束是一束传导组织,穿过房间隔并进入室间隔。房室束在室间隔内分为左右分支,并继续穿过室间隔,直到到达心脏的心尖。从左右束支分支出来的是许多浦肯野纤维,它们将信号传递到心室壁,刺激心肌细胞以协调的方式收缩,从而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心脏。
心脏生理学
心脏收缩和舒张
在任何给定时间,心脏的腔室可能处于以下两种状态之一:
- 收缩期:在收缩期,心肌组织收缩以将血液推出腔室。
- 舒张期:在舒张期,心肌细胞放松以允许腔室充满血液。心室收缩期间,主要动脉中的血压升高;心室舒张期间,血压下降。这导致与血压相关的两个数值——收缩压是较高的数值,舒张压是较低的数值。例如,120/80的血压描述了收缩压(120)和舒张压(80)。
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包括一次心跳期间发生的所有事件。心动周期有三个阶段: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
- 心房收缩期:在心动周期的心房收缩期阶段,心房收缩并将血液推入心室。为了便于充盈,房室瓣保持开放,半月瓣保持关闭,以防止动脉血液重新进入心脏。心房比心室小得多,因此在此阶段它们仅填充心室约25%。在此阶段,心室保持舒张状态。
- 心室收缩期:在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以将血液推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心室的压力迫使半月瓣打开,房室瓣关闭。这种瓣膜排列允许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在此阶段,心房的心肌复极并进入舒张状态。
- 舒张期:在舒张期,心脏的所有四个腔室都处于舒张状态,血液从静脉流入心脏。在此阶段,心室填充至约75%的容量,只有在心房进入收缩期后才会完全充满。在此阶段,心室的心肌细胞复极,为下一轮去极化和收缩做准备。在此阶段,房室瓣打开,允许血液自由流入心室,而半月瓣关闭,防止大动脉中的血液反流回心室。
血液流经心脏
从身体返回的脱氧血液首先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血液进入右心房,并通过三尖瓣泵入右心室。从右心室,血液通过肺动脉半月瓣泵入肺动脉干。
肺动脉干将血液输送到肺部,在那里释放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肺部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心脏。从肺静脉,血液再次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左心房收缩,通过二尖瓣(僧帽瓣)将血液泵入左心室。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半月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从主动脉,血液进入全身的体循环,直到通过腔静脉返回心脏,循环重复。
心电图
心电图(也称为EKG或ECG)是一种非侵入性设备,通过皮肤测量和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心电图在响应心脏内部发生的电变化时产生特征性波形。
波形的第一部分称为P波,是约0.1毫伏的小幅电压升高,对应于心房收缩期间心房的去极化。心电图波形的下一部分是QRS复合波,其特征是小幅度电压下降(Q)、大幅电压峰值(R)和另一次小幅度电压下降(S)。QRS复合波对应于心室收缩期间心室的去极化。心房也在QRS复合波期间复极,但由于它们比心室小得多,对心电图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心电图波形的最后一部分是T波,是QRS复合波之后的小峰值。T波代表心动周期舒张期期间心室的复极化。心电图波形和波之间距离的变化可用于临床诊断心脏病发作、先天性心脏问题和电解质失衡的影响。
心音
正常心跳的声音被称为"lubb"和"dupp",是由血液推动心脏瓣膜产生的。"lubb"声音在心跳中首先出现,是两个心音中较长的一个。"lubb"声音是由心室收缩开始时房室瓣关闭产生的。较短、较尖锐的"dupp"声音同样是由心室收缩结束时半月瓣关闭产生的。在正常心跳中,这些声音以lubb-dupp-pause的规律模式重复。任何额外的声音,如液体流动或咕噜声,都表示心脏结构有问题。这些额外声音最可能的原因是心房或心室间隔的缺陷或瓣膜泄漏。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CO)是心脏在一分钟内泵送的血液量。用于计算心输出量的公式是:CO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每搏输出量是每次心室收缩期间泵入主动脉的血液量,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心率是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平均心脏在休息时可以每分钟推动约5至5.5升。
心脏健康问题
心脏病非常常见,会干扰这个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常常导致死亡。本文详细阐述了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为理解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基础知识。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对于预防和管理心脏疾病至关重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