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脑"噪音"中搜寻帕金森病信号,科学家发现了可衡量运动控制能力的新指标,未来或能精准优化刺激疗法。
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所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整合了119名帕金森病患者大脑深层采集的五组电生理数据。研究人员通过比对特定脑电波活动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成功筛选出能明确反映疾病对运动功能影响的规律模式。
帕金森病本质上是大脑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导致人体丧失精确调控身体运动所需的信号过滤能力,最终引发动作迟缓、肢体僵硬和震颤等症状。理论上,基底神经节功能变化应体现在电活动上,表现为中高频振荡(即β波)过度活跃以及尖峰信号增加。
既往研究通过植入式电极已多次捕捉到β波活动,但解读这些信号的方法存在明显缺陷。患者多样性、症状组合差异以及缺乏健康对照组等因素,使得病态脑电波与"健康标准"的对比异常困难。本研究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对比大脑两侧基底神经节受累程度相近区域的相似活动差异,成功"聆听"到隐藏在脑电轰鸣中的深层节律。
"可将大脑想象为排练前的音乐厅,"首席作者、神经学家莫里茨·格斯特表示,"某些乐组协同演奏形成特定节奏,其他乐手则各自练习融入非节奏性'噪音'。若仅测量整体音量,便会错过这种区分。"
精准识别基底神经节节律未来或将在深部脑刺激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技术有望通过动态响应节律变化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恢复部分运动控制能力——如同指挥家掌握了需要关注的特定旋律。本项研究已发表于《eBiomedicine》期刊。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