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发现,若嗅觉功能减退,可能预示着心脏病风险升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期刊发表研究报告,证实嗅觉功能下降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该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因其可能为心脏病的早期检测提供全新线索。
冠心病(CHD)是一种冠状动脉内斑块积聚导致血流减少或阻塞的疾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典型病症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缺乏运动被公认为主要风险因素。
本研究针对5142名平均年龄75.4岁的成年人展开,所有参与者均属于“动脉硬化风险组”。研究人员通过12种气味识别测试评估其嗅觉功能,并依据得分将其分为“良好(11-12分)”、“正常(9-10分)”和“差(0-8分)”三组。
经过约10年随访,共有280人确诊冠心病,其中嗅觉良好者83人(4.4%),正常者101人(5.9%),差者96人(6.3%)。尤为关键的是,在研究前四年中,嗅觉差者患冠心病的风险达嗅觉正常者的两倍,随后该关联性随时间推移略有减弱。
对此,研究人员解释称:“灌注功能下降可能与鼻腔血管损伤相关,这或是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的征兆。”团队补充指出,嗅觉功能减退还会影响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心理健康及身体整体福祉,这些因素可能间接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然而,研究者强调:“此结果尚属初步,解释仍停留在假设层面。未来需通过更深入研究确认该关联并明确其根本原因。”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