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皮肤搔抓障碍Dermatillomania: What Causes Skin-Picking Disorder and How to Treat It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everydayhealth.com美国 - 英语2025-10-30 21:11:07 - 阅读时长10分钟 - 4935字
皮肤搔抓障碍是一种强迫性搔抓皮肤的精神健康疾病,属于强迫症障碍范畴,会导致皮肤肿胀破损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该障碍通常始于青春期,影响1.4%-5.4%的美国人,女性患者略多。其成因涉及遗传易感性、大脑神经生物学差异以及压力等环境因素,常与抑郁症、拔毛癖等共病。有效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习惯逆转训练及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虽可能终身存在且有复发风险,但通过专业治疗87%的患者可获得显著改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策略的应用。
皮肤搔抓障碍精神健康强迫性搔抓治疗成因症状预防生活方式调整并发症相关疾病
什么是皮肤搔抓障碍

什么是皮肤搔抓障碍

皮肤搔抓障碍(Dermatillomania)是一种精神健康状况,表现为强迫性地搔抓皮肤,导致皮肤肿胀或破损,并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该障碍属于强迫症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范畴,也被称为皮肤搔抓症或皮肤抓挠障碍(excoriation disorder)。“对许多人而言,皮肤搔抓可能是对焦虑、无聊、沮丧或紧张等情绪的反应,”索菲亚·温斯勒博士(Sofia Wenzler, PhD),一位驻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临床心理学家兼皮肤搔抓障碍在线治疗机构SkinPick的临床负责人表示。

皮肤搔抓障碍患者通常会搔抓手部容易触及的身体部位,如面部、头皮、颈部、手指、手部、前臂、大腿、小腿、脚部或脚趾。该障碍通常为终身性疾病,虽然可能进入缓解期,但严重病例会影响患者福祉并导致压力和焦虑。通过多种药物和治疗方式可有效治疗此障碍。

皮肤搔抓障碍的类型

皮肤搔抓障碍可分为自动型和专注型。自动型皮肤搔抓障碍发生于个体无意识搔抓皮肤时,患者可能会用手指在身体上“扫描”,寻找感觉异常的区域,然后选择该部位进行搔抓。

专注型皮肤搔抓障碍则涉及长时间集中于特定区域,这种类型往往导致更严重的皮肤损伤,因为它可持续数小时并造成最深重的伤害。

皮肤搔抓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皮肤搔抓障碍的主要症状是强迫性地搔抓、抓挠、挖掘、挤压或摩擦皮肤,伴随难以抗拒的搔抓冲动。大多数人仅使用指甲,但有些人会使用其他尖锐物品如牙齿、别针或镊子。另一个重要症状(也是诊断必需条件)是该状况导致显著的心理痛苦或生活干扰。研究表明,这种痛苦可能导致社交和工作问题。

皮肤搔抓障碍的成因和风险因素

专家尚未完全确定皮肤搔抓障碍的确切成因,但研究表明某些因素可能促使其发展。“皮肤搔抓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易感性、冲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的神经生物学差异,以及压力或创伤等环境诱因,”温斯勒博士表示。

该障碍似乎具有遗传成分,若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此症,个体患病风险更高。一项研究发现,43%的皮肤搔抓障碍患者至少有一位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皮肤搔抓或抑郁症。皮肤搔抓障碍患者常同时患有抑郁症或拔毛癖。

一项研究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皮肤搔抓障碍患者的大脑,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患者大脑中负责手部运动功能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搔抓皮肤时产生异常满足感。此外,温斯勒表示,皮肤搔抓障碍有时可作为应对压力、焦虑、其他精神健康问题甚至无聊的应对机制。沮丧、紧张或完美主义、高度敏感等性格特质也可能促使搔抓冲动。

如何诊断皮肤搔抓障碍

诊断皮肤搔抓障碍时,医疗提供者通常进行体格检查以评估皮肤搔抓的体征,并询问家族史、生活状况和相关行为。除非医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通常不需要血液检查。

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可诊断此障碍。皮肤科医生若发现相关体征也可做出诊断,随后通常会建议寻求精神健康支持,加利福尼亚州恩西尼塔斯(Encinitas, California)私人美容护肤诊所SOM Aesthetics的创始人、双认证皮肤科医生及皮肤癌外科医生萨米·哈利菲安医学博士(Saami Khalifian, MD)表示:“[皮肤科医生的]职责是管理皮肤状况并指导恢复,同时将患者转介给能够支持行为方面的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

医疗提供者诊断时会关注以下五点:

  • 持续的皮肤搔抓行为
  • 曾尝试停止皮肤搔抓
  • 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例如感到尴尬或羞耻
  • 瘙痒并非由其他医疗状况或药物引起
  • 行为并非由其他精神健康问题(如躯体变形障碍)导致

皮肤搔抓障碍的治疗和药物选择

皮肤搔抓障碍的治疗包括医疗和治疗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及其他疗法

“治疗被认为是应对皮肤搔抓最有效且必要的方法,”温斯勒表示。虽然尚无一线疗法推荐,但一项综述报告指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治疗皮肤搔抓障碍最有效的行为疗法之一。CBT帮助人们学习改变思维以改变皮肤搔抓行为。

另外两种可能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习惯逆转训练和综合性行为模型。习惯逆转训练旨在通过替代行为来停止或减少不良习惯的频率。综合性行为模型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评估个体环境并帮助创建减少搔抓冲动的设置。

温斯勒表示,接纳承诺疗法(支持人们管理情绪诱因并提高心理灵活性)也可能有效。“这些疗法有助于提高对搔抓行为的觉察、发展更健康的替代方案并解决情绪调节问题,”她说道。她补充说,当由专门接受过身体聚焦重复行为治疗培训的临床医生提供时,这些疗法最为有效。

药物选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尚未批准任何特定药物用于治疗皮肤搔抓障碍。然而,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类别包括:

  •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
  • 抗惊厥药,如拉莫三嗪(lamotrigine),可缓解不受控制的肌肉运动
  • 抗精神病药,可改变大脑化学以解决该问题
  • 营养精神药物(nutraceuticals),即与营养相关且可改变心理健康状况的产品。特别是氨基酸补充剂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有所帮助

温斯勒表示,当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或抑郁症时,药物往往更为有效。否则,她说治疗通常更为有效。

哈利菲安博士表示:“若皮肤搔抓导致的皮肤伤口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若皮肤显示感染迹象,我可能会开具局部或口服抗生素以促进愈合。封闭敷料和屏障霜也有助于保护皮肤并缓解炎症。”

手术

虽然不常见,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修复皮肤搔抓造成的损伤,如皮肤移植手术。这涉及将身体一处的皮肤移至另一处。

哈利菲安表示,他可能会建议再生激光治疗以逐步重建皮肤。“对于易搔抓的患者,我们在恢复期间会采取额外措施,如使用透明或硅胶基敷料保护愈合皮肤并减少可能触发搔抓冲动的瘙痒。”

皮肤搔抓障碍的预防

预防皮肤搔抓障碍可能较为困难,因其难以预测且专家尚不完全清楚确切原因。“虽然皮肤抓挠障碍可能受遗传和神经学因素影响,但这些仅是更广泛图景的一部分,”温斯勒表示。“冲动性、情绪敏感性、情绪调节困难、高压力水平、创伤史以及环境建模(如观察他人进行类似行为)等特质都可能促使其发展。”

话虽如此,温斯勒表示,通过早期觉察和支持,有可能减轻该障碍的严重程度。“虽然没有单一方法能保证预防,但在该状况常开始的青春期采取积极措施,有助于降低行为根深蒂固的可能性。”

皮肤搔抓障碍的生活方式调整

由于环境对皮肤搔抓障碍影响重大,改变环境或参与其他活动可显著减少搔抓冲动。

避免诱因

您可能会注意到在特定情境或地点容易搔抓。识别这些场景并尽可能避免,以最小化搔抓冲动。一项针对约260名皮肤搔抓障碍患者的研究报告显示,最常见诱因是压力和皮肤“感觉”,即感觉皮肤上有异常物需要搔抓。

发展有效应对技能

由于皮肤搔抓可能是情绪反应,寻找替代性的、更健康的处理方式(主要在治疗师帮助下)可完全避免皮肤搔抓。温斯勒表示,发展管理压力和强烈情绪的健康应对策略以及情绪调节技能可产生实质性改变。她建议,找到平静和减压的方法也有帮助,例如外出散步、与宠物玩耍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让双手保持忙碌

有些人受益于手持减压陀螺或戴手套。当双手忙碌时,搔抓机会减少。

修剪指甲

较短的指甲使搔抓更困难,并有助于防止皮肤损伤。

寻求适当的医疗帮助

所需医疗护理类型取决于搔抓原因。例如,若您倾向于搔抓痤疮病灶,可主动就诊皮肤科医生治疗痤疮并减少搔抓欲望。“简化的、支持皮肤屏障的护肤程序也可减少手动‘修复’皮肤的需求,”哈利菲安表示。若搔抓根源更多与抑郁症或焦虑症相关,则会见在此领域有经验的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可能更为适合。

皮肤搔抓障碍持续时间

不幸的是,复发风险始终存在,因此皮肤搔抓障碍往往是终身性疾病。不过,追求治疗仍然值得,因为有可能进入缓解期。温斯勒表示,复发可能发生,尤其是在压力大的时期,但许多人经历长期改善,部分人在适当治疗支持下可实现完全缓解。一项研究发现,87%的患者未寻求治疗,但在接受治疗者中,87%认为治疗有帮助。

皮肤搔抓障碍的并发症

皮肤搔抓可损伤皮肤屏障,导致出血、瘀伤和疤痕。若皮肤损伤严重,可能出现过度出血或严重感染,如化脓性肌炎、骨髓炎(骨感染)或脓毒症。脓毒症等感染危及生命,若发现伤口周围发红或变色、心率加快、发烧或寒战、意识模糊或头晕,应寻求紧急医疗护理。

皮肤搔抓障碍的另一主要并发症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皮肤搔抓障碍可因疼痛、尴尬及隐藏疤痕和伤口的欲望导致情绪困扰。

研究与统计:谁患有皮肤搔抓障碍

皮肤搔抓障碍:

  • 通常始于青春期,约13-15岁。“这常与人们开始为自身仪容负责的阶段重合,”温斯勒表示,并补充说也可能更早于儿童期或更晚于成年期开始。
  • 影响1.4%-5.4%的美国人
  • 女性患者更常见(约占病例的55%)
  • 缓解率约为13%

相关疾病

皮肤搔抓障碍可能与其他疾病共存,包括:

  • 强迫症障碍(OCD) 作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皮肤搔抓障碍属于OCD范畴,因其也包含重复性想法、意象或冲动。患有皮肤搔抓障碍者可能还有其他强迫行为或痴迷。
  • 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 OCD谱系中的另一种障碍,表现为拔除毛发的强迫冲动。它也是与皮肤搔抓具有相似特征和生化变化的身体聚焦重复行为。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与其他无此状况者相比,皮肤搔抓障碍患者更可能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童年创伤。
  • 抑郁症(Depression) 高达半数的皮肤搔抓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其特征为情绪低落、睡眠和食欲改变及认知功能受损。
  • 焦虑症(Anxiety) 与焦虑症重叠度高,21%-63%的皮肤搔抓障碍患者同时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这也是为何SSRIs(常见焦虑症治疗药物)是皮肤搔抓障碍的治疗选择。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据一项综述,ADHD是第四常见的共病,影响约8%的研究参与者。这可能是因为ADHD增加了实施皮肤搔抓行为的倾向。
  • 普瑞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一种罕见遗传疾病,患者常感饥饿,也可能包含皮肤搔抓等行为问题。

皮肤搔抓障碍患者支持资源

Pick, Pull, Bite: Finding the Light 该身体聚焦重复行为支持小组每月通过Zoom举行会议。面临皮肤搔抓、咬指甲、拔毛及其他身体聚焦重复行为困扰者可参与连接、分享故事、互相支持、讨论策略并练习接纳。

Online Skin Picking Support Group 该小组由非营利组织Picking Me Foundation的CEO领导,她本人曾与皮肤搔抓障碍抗争。小组每月举行两次会议,每次约40人参加,为人们提供安全空间分享困扰及帮助避免诱因、减少搔抓的策略。

核心要点

  • 皮肤搔抓障碍是OCD谱系中的一种精神健康状况,表现为强迫性地搔抓皮肤,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 该障碍为终身性疾病,可通过多种药物和治疗方式有效治疗,但可能复发。
  • 皮肤搔抓障碍的确切成因尚未明确,但可能涉及遗传、患者大脑结构差异以及压力、焦虑或无聊等因素。

常见问题解答

皮肤搔抓障碍与强迫症有何关系?皮肤搔抓障碍被归类为一种强迫症。它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与强迫症类似,通常涉及重复性冲动。约四分之一的皮肤搔抓障碍患者同时患有强迫症。

是否有皮肤搔抓障碍的特定检测?没有特定检测。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并回顾您的医疗和家族史。诊断标准包括持续搔抓行为(尽管尝试停止且已干扰日常生活),并排除其他疾病。

皮肤搔抓障碍的其他名称有哪些?皮肤搔抓障碍也被称为皮肤抓挠障碍(excoriation disorder)和强迫性皮肤搔抓障碍。

皮肤搔抓障碍有哪些可用治疗?已有药物和治疗方式被证明对皮肤搔抓障碍有帮助。药物选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抗精神病药和营养精神药物。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中使用最有效的疗法之一。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痴呆症的七个阶段: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痴呆症的七个阶段: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
  • 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 研究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专家详解具体内容研究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专家详解具体内容
  • 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
  • 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
  • 食物不安全:痴呆症的意外风险因素使患病几率提高60%食物不安全:痴呆症的意外风险因素使患病几率提高60%
  • 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个突破性治疗方案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个突破性治疗方案
  • 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款有效治疗方案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款有效治疗方案
  • 亨廷顿病首次获得有效治疗亨廷顿病首次获得有效治疗
  • 营养补充剂标签所述内容与消费者理解的差异营养补充剂标签所述内容与消费者理解的差异
  • 公司称实验性基因疗法被发现能减缓亨廷顿病进展公司称实验性基因疗法被发现能减缓亨廷顿病进展
  • 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认知功能障碍:巴西队列两年纵向研究的见解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认知功能障碍:巴西队列两年纵向研究的见解
  • 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
  • 亨廷顿病是什么?实验性基因疗法取得重大突破 进展速度减缓75%亨廷顿病是什么?实验性基因疗法取得重大突破 进展速度减缓75%
  • 预防和管理脑出血:您需要了解的知识预防和管理脑出血: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