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听到"亨廷顿病"这个短语都会让房间瞬间陷入沉重。因此,近期关于这种致命疾病实验性基因治疗结果的宣布所引发的喜悦,传递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感。
在一项小型临床试验中,向大脑注射编码微小RNA片段的病毒成功阻止了导致亨廷顿病具有毁灭性的异常蛋白质形成。9月24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早期数据显示,经过三年多的观察,该治疗将亨廷顿病的进展速度减缓了高达75%。虽然并非治愈方案,但对于原本可能面临早期残疾和死亡的患者而言,这种治疗有望赋予他们多活许多年的珍贵机会。
"我们开展科学研究既因其本身意义重大,更旨在将亲友从可怕命运中解救出来,"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神经学家埃德·怀尔德(Ed Wild)表示,"最有意义的时刻莫过于直视患者的眼睛说'我们做到了'。"
亨廷顿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或治愈手段。这种相对罕见的疾病每10万人中约有7人患病,源于单一基因——亨廷顿蛋白基因(huntingtin)的突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遗传学家拉塞尔·斯内尔(Russell Snell)指出,该基因仅以特定方式突变,导致所产生蛋白质的前端异常延长。
这种扩增的亨廷顿蛋白具有高度毒性,会在大脑中聚集并破坏负责自主运动的关键脑区细胞。患者最终出现日益严重的不自主运动、肌肉僵硬、言语吞咽障碍及认知衰退。作为显性遗传病,只需一个缺陷基因拷贝即可致病,患者子女遗传概率高达50%。
怀尔德团队与荷兰制药公司uniQure合作,采用微小RNA技术——这种微小RNA片段能触发细胞机制,在亨廷顿蛋白RNA转化为蛋白质前将其分解。此前其他试验尝试直接向脑脊液注射RNA均告失败,可能因无法渗透至大脑目标区域。
此次研究人员将RNA包裹在成熟病毒载体中直接注射入脑。怀尔德解释:"该病毒用RNA'感染'神经元,本质上重编程神经元使其成为抑制亨廷顿蛋白生成的分子工厂。"在持续12至18小时的手术中,17名早期患者在相关脑区两侧各三个位点接受病毒载荷注射。研究团队对其中12名患者进行36个月追踪评估,监测运动能力、注意力、工作记忆及日常生活功能。"这堪称英雄壮举,"斯内尔评价道,"既属于患者也属于医者。"
治疗虽未完全阻止疾病进展,但接受最高剂量的患者36个月内认知和运动症状恶化幅度平均降低75%。一名曾因症状被迫离职的IT从业者在接受基因治疗约一年后重返职场——怀尔德20年研究生涯中仅见此例。其他原本预期需坐轮椅的患者"至今仍能行走"。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神经科学家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insztein)观察到患者症状几近稳定,"尽管样本量小,但表面数据极具前景"。研究团队还监测了脑脊液中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水平——该神经细胞损伤标志物在侵入性脑手术后短暂升高属预期现象,但随后持续下降。怀尔德强调:"症状评分可能受安慰剂效应影响,但神经丝蛋白指标不会说谎。到第三年,这种改善仍稳定维持。"
下一步将推进多中心试验招募更多患者,并着力降低术后神经丝蛋白峰值。鲁宾斯坦指出,虽然数据将提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批准,但当前结果尚未发表或经同行评审。若获批,该疗法将因每剂需实验室定制而价格高昂,"需在热情与谨慎间保持平衡,"他补充道,"但若是我的实验,定会欣喜若狂。"
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神经学家安妮·罗斯(Anne Rosser)强调,该疗法需经同行评审并获FDA等监管机构批准方可应用。她指出另一关键挑战在于复杂的脑部手术:"必须优化手术流程以提升速度,我们已在攻关此难题。"
鲁宾斯坦认为此突破意义远超亨廷顿病范畴:"微小RNA因体积小易于递送,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开辟了广阔可能。"使用病毒载体的类似疗法已获批用于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AADC)缺乏症等罕见病。
斯内尔对公司提前公布初步结果表示由衷欣慰:"这无关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提及结果时他声音哽咽,"关乎参与试验的家庭和勇敢的患者们。"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