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玛丽亚·布兰亚斯·莫雷拉(María Branyas Morera)于2024年8月去世时,享年117岁零168天,她是当时全球在世最长寿者。她的生命不仅成为新闻焦点,更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人类衰老边缘的千载难逢机会。西班牙及国际科研团队深入分析其生物学特征,这些发现或将彻底改变人们对衰老的认知。
由何塞普·卡雷拉斯白血病研究所(Josep Carreras Leukaemia Research Institute)的曼埃尔·埃斯蒂勒尔(Manel Esteller)博士领导的团队,全面绘制了她的分子生物学图谱。研究人员分析了其DNA、蛋白质、代谢、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构建出名为"多组学蓝图"的长寿模型。结果显示,她的身体既呈现明显的老化迹象,又保留着数十年轻者的生理特征。
老年的印记
117岁高龄的玛丽亚身体显现典型老化特征。其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端粒(telomeres)因细胞分裂而显著缩短,这是衡量细胞年龄的关键指标。她的血液中存在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现象,部分干细胞积累SF3B1和TET2等基因突变并扩增,此类突变通常增加血液癌症风险。免疫系统也呈现老年特征:特定B细胞比例升高,这类细胞在晚年防御感染能力较弱。这些发现清晰勾勒出超越平均寿命的身体状态,但玛丽亚仍有力证明高龄与健康恶化并非必然关联。
老年躯体中的青春密码
尽管年逾百岁,玛丽亚仍具备远超同龄人的健康指标。其炎症标志物水平极低——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低度炎症易诱发痴呆和心脏病,但她的身体有效阻断了这一路径。胆固醇谱堪称医学典范:几乎不含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甘油三酯,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丰富。其脂质颗粒大而高效,表明脂肪代谢能力卓越。
她的蛋白质防御系统异常活跃,包括胆固醇转运和抗氧化相关的高表达蛋白。更惊人的是免疫记忆功能强大,抗体显示她仍能有效抵御疾病侵袭。肠道菌群方面,多数老年人有益菌减少,而玛丽亚维持着充足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这类微生物促进肠道健康并降低炎症。研究者指出她每日食用酸奶的习惯可能维持了菌群平衡。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表观遗传年龄(epigenetic age)——通过DNA化学标签计算的生物时钟。实际年龄117岁,但表观遗传时钟显示细胞年龄仅80-90岁,比实际年轻20-30岁。
基因书写的生命篇章
遗传因素同样关键。玛丽亚携带罕见基因变异,强化心脏功能、脑部健康衰老、线粒体活性和免疫系统。同时,她规避了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和糖尿病的主要遗传风险因子。其线粒体能量生成能力强劲,这可能是延长健康寿命的要素。甚至极短的端粒也可能成为优势——抑制了可能导致癌症的异常细胞分裂。
损伤与保护的精妙平衡
玛丽亚的生物学史并非"抗拒衰老",而是"动态平衡"。身体虽有明显细胞磨损,但防御机制有效阻断了疾病发展。衰老与疾病常相伴而行,她却成功将其隔离。该研究合著者、表观遗传学家埃洛伊·桑托斯-普霍尔(Eloy Santos-Pujol)精辟总结:"尽管仅基于这位非凡个体的研究,但结果表明极端高龄与健康恶化并非必然相关。"
这一"衰老与疾病可分离"的理念意义深远:我们虽无法停止时间,但或许能在避免重病的前提下延长寿命。
个体生命的启示边界
自然,单一案例无法解释全部。玛丽亚的长寿策略融合了基因、生活方式与环境:她大半生居住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近数十年长寿率显著提升的地区;坚持地中海饮食,保持社交活跃与思维敏锐,直至晚年未罹患重大疾病。专家提醒需谨慎推论,后续需扩大百岁老人样本验证长寿预测指标。然而,玛丽亚的故事为生物学潜力提供了珍贵范本。
她晚年虽经历支气管扩张、食管问题和关节炎,但从未发展出癌症、痴呆或心血管疾病,最终安详离世于睡梦中,留下推动人类健康长寿的科学遗产。
研究的实践价值
玛丽亚的生物学特征或将重塑衰老科学。科学家可转向探索增强机体韧性的路径,例如模拟健康表观遗传修饰、提升有益肠道菌群,或优化老年人脂肪代谢效率。对普通民众而言,研究强调基因虽具影响力,但选择促进健康脂质代谢、降低炎症、滋养肠道菌群的生活方式同样关键:酸奶、高纤维蔬菜和发酵食品有助于维持年轻的菌群生态。
最重要的是,玛丽亚的存在证明超凡长寿不必然伴随漫长痛苦,亦可意味着更长的无病生存期。通过解析她身体达成的精妙平衡,研究者期望找到让健康老龄化成为常态而非例外的路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