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消息——根据一项产品分析,商业生食猫粮,尤其是常温货架销售的产品,可能对猫咪及其照料家庭构成重大健康风险。
研究人员在《通讯生物学》期刊报告称,该分析检测出致病微生物,包括部分耐抗生素菌株。康奈尔大学研究负责人劳拉·古德曼在声明中表示:“多数产品未标注警告标签说明肉类原料未经充分烹煮,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意识不到其中可能含有活细菌、潜在病毒及寄生虫,进而引发家庭成员严重疾病。”
研究团队在冷冻、冷藏或冻干销售的生肉或半熟肉中检测出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和大肠杆菌。“特别是货架销售的冻干产品,消费者很可能未意识到其风险,”古德曼指出。研究还发现耐抗生素假单胞菌——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肺部、血液及尿路感染;克雷伯氏菌——可引发发热、寒战、疲劳甚至肺炎和尿路感染;以及产气荚膜梭菌——导致未煮熟火鸡引发肠胃炎并在感恩节期间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研究人员强调:“这些病原体可从宠物传播至人类,对幼儿、老年人、孕妇及免疫缺陷者尤为危险。”此前研究也发现生食狗粮中存在耐抗生素菌株。当研究人员将猫粮研究结果上传至联邦数据库时,“确实发现部分人类病例在基因层面高度相似……”古德曼表示,这表明人们可能因食用同类产品而患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虽对生食猫粮进行有限细菌检测,但该论文提供了更广泛病原体证据,可能为监管机构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无阻免疫反应的新型止痛机制
研究人员在一项可能改变止痛药设计方向的研究中提出,未来或可开发替代常见非处方止痛药的新型药物,在控制疼痛的同时不阻碍有益炎症反应。
包括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全球最常用止痛药物。它们通过阻断前列腺素合成酶发挥作用,而前列腺素会与免疫系统协同促进炎症——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并吸引白细胞至损伤部位。前列腺素同时会敏化神经末梢,增强其对疼痛信号的响应。
科学家普遍认为抑制炎症是止痛关键,但炎症作为免疫系统对损伤或感染的反应有时有益,抑制它可能延缓疼痛恢复进程。《自然·通讯》期刊报告显示,研究人员现已发现前列腺素表面特定蛋白EP2受体是引发疼痛而非炎症的主因。实验证实,靶向沉默EP2受体可消除小鼠疼痛反应而不影响炎症进程。
纽约大学疼痛研究中心作者皮耶安杰洛·热佩蒂在声明中表示:“炎症有时有益健康,能修复并恢复功能。令我们惊讶的是,阻断EP2受体……消除了前列腺素介导的疼痛,但炎症仍正常进行。我们成功将疼痛与炎症解耦。”研究团队正探索靶向EP2受体的药物是否可用于治疗关节炎等传统NSAIDs适用的疼痛病症。
靶向脑部炎症的微型胶囊技术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微型生物工程胶囊,可在不触发免疫排斥的情况下对抗脑部炎症。
尽管炎症有时有助于伤口愈合,但脑部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致残性疾病密切相关。由生物工程师和神经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开发出沙粒大小的软质凝胶胶囊,可包裹人脑星形胶质细胞并植入大脑。
据《生物材料》期刊报告,胶囊内的星形胶质细胞经基因改造后能向外部环境分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一种抗炎蛋白,在试管实验和小鼠脑部显著降低炎症反应。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负责人罗伯特·克伦奇克表示:“由于胶囊在移植星形胶质细胞与脑组织间形成物理屏障,这些细胞有望在局部分泌抗炎蛋白,同时避免免疫排斥和脑内异常迁移。”
莱斯大学联合负责人奥米德·韦伊塞赫指出:“以屏蔽免疫排斥的方式封装细胞是该领域核心挑战。我们期望此项成果能推动细胞疗法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实际治疗选择。”
(南希·拉皮德报道;比尔·伯克罗特编辑)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