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和流感可能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至三倍
2025年10月30日上午6:01
作者:Nina Agrawal
《纽约时报》报道,一项新研究证实多种病毒感染(包括流感、新冠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上升存在关联。研究指出,新冠感染后几周内心脏病发作风险增至三倍,流感感染后一个月内风险更飙升至四倍。该研究周三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是对现有研究的大型综述分析。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高级临床流行病学家齐亚德·阿拉利博士(Dr. Ziyad Al-Aly,未参与本研究)表示:"这项研究证实了我们近十年持续关注的核心观点——病毒感染绝非无害。它们可能始于呼吸道感染,但这仅是冰山一角,其后续影响会波及多个器官系统,尤其在心血管领域。"
研究发现
该综述旨在梳理病毒感染与心脏病的关联,背景源于新冠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的证据不断积累。论文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副教授科斯克·卡维博士(Dr. Kosuke Kawai)解释道,研究纳入150余项文献,尽管规模与方法各异,但均一致显示病毒感染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明确关联。
多项研究证实新冠感染会提升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风险,风险峰值出现在感染初期及重症患者中,部分研究显示风险可持续数年。流感相关研究显示类似趋势:感染后一个月内心梗风险激增四倍,中风风险提高五倍。慢性病毒感染(包括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亦被证实会逐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此外,呼吸道合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感染也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但证据尚不充分。阿拉利博士总结道:"所有证据都指向同一结论。"
病毒如何损伤心脏?
专家指出病毒感染引发心脏问题的机制存在差异。急性感染(含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荷。贝勒医学院医学与微生物学教授丹尼尔·马舍博士(Dr. Daniel M. Musher)解释:"当心肌供氧无法满足需求时,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长期影响则归因于慢性炎症。过去五年对新冠的深入研究揭示:病毒直接损伤心脏与肺部血管内皮,引发局部炎症导致血栓形成。马舍博士强调:"若血栓体积过大或脱落,将堵塞心脑供血血管引发心梗或中风;血栓移至肺部则导致肺栓塞——这正是新冠的并发症之一。"
那么攻击肝脏的丙肝病毒或破坏免疫系统的HIV如何影响心脏?专家认为炎症仍是关键。马舍博士说明:"动脉壁斑块富含炎症细胞。当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炎症时,这些细胞会'共情式'反应,导致斑块破裂,增加血栓堵塞血管的风险。"
防护措施
医生建议首要策略是预防感染。现有疫苗可预防流感、新冠及带状疱疹,且能降低感染后疾病严重程度,从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需注意:病毒感染不必然导致心脏病,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仍是主要风险因素(年龄增长亦提升风险),这些因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干预改善。
阿拉利博士强调:"应将病毒感染视为众多风险因素之一。若已发生感染,无法改变事实,但需重点关注其他可干预风险因素,以降低整体心血管疾病风险。"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