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脏的工作原理
健康的心脏是一个强健的肌肉泵,体积略大于握紧的拳头,持续不断地向循环系统泵送血液。
心脏由四个腔室构成(左右各二):
- 两个上部腔室称为心房(单数为atrium)
- 两个下部腔室称为心室
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部流向左心房,随后进入左心室,由左心室向全身泵送血液。右心房接收来自全身的缺氧血液,并通过右心室将其泵送回肺部。
心脏通过四个腔室高度有序的收缩将血液泵向肺部和全身组织。为维持正常功能,四个腔室必须按特定节律收缩。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指心肌无法泵送足够血液以满足身体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最初心脏通过以下代偿机制维持功能:
- 扩大:心室扩大可增强收缩力,增加泵血量
- 增肌:心肌细胞肥大使收缩力量增强
- 增速:加快心率提升心输出量
同时身体通过以下机制代偿:
- 血管收缩维持血压
- 优先供血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
这些代偿机制虽能短期掩盖病情,但最终失代偿表现为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多年无症状(需定期体检)。
心力衰竭通常始于左侧心脏,但可累及右侧或双侧。
心力衰竭类型
左心衰竭
- 收缩功能衰竭:左心室收缩能力减弱
- 舒张功能障碍:心室肌肉僵硬导致充盈障碍
右心衰竭
常见于左心衰竭继发,肺循环压力反向传导导致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
充血性心力衰竭
当心输出量减缓时,静脉回心血淤积导致组织水肿(常见于腿部)。肺淤血可引发呼吸困难,特别是平卧时出现的端坐呼吸。肾功能受损导致钠水潴留加重水肿。
心力衰竭分级(NYHA)
分级 | 客观评估 | 症状表现 |
---|---|---|
I级 | 无客观证据 | 无症状,活动不受限 |
II级 | 轻度受限 | 一般活动即出现症状 |
III级 | 明显受限 | 轻度活动即受限 |
IV级 | 严重受限 | 休息状态仍有症状 |
警示症状及成因
症状 | 表现 | 病理机制 |
---|---|---|
呼吸困难 | 活动/夜间突然加重 | 肺静脉淤血致肺水肿 |
咳嗽/喘鸣 | 咳粉红色泡沫痰 | 肺内液体渗出 |
水肿 | 腿脚肿胀体重增加 | 静脉淤血+肾钠水潴留 |
乏力 | 日常活动困难 | 组织灌注不足 |
胃肠道症状 | 食欲减退 | 肠道供血减少 |
神志异常 | 记忆障碍 | 电解质紊乱 |
心悸 | 心率增快 | 代偿性心率加速 |
致病因素
- 冠状动脉疾病
- 陈旧性心肌梗死
- 高血压
- 瓣膜病
- 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
- 慢性肺病
- 糖尿病
- 睡眠呼吸暂停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雷米普利、依那普利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缬沙坦
- 醛固酮拮抗剂:依普利酮、螺内酯
-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
- 强心苷类:地高辛
- 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
生活方式管理
- 每日限盐2-3克
- 液体摄入<2升/日
- 每日固定时间称重
- 适度运动(每周3-5次步行)
- 戒烟限酒(男性≤2杯/日,女性≤1杯/日)
- 海拔>1500米地区禁行
症状监测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 2日增重2.3公斤
- 新发下肢水肿
- 平卧呼吸困难
- 新发干咳
- 腹部胀满
- 活动性呼吸困难
- 胸痛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