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药物在狼疮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展现益处
——这些产品作为"神奇药物"的论证正变得越来越有力
狼疮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不成比例的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风险。一项针对该患者群体的研究表明,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患者相较于DPP-4抑制剂使用者,严重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风险显著降低。研究人员认为,除减重和改善血糖代谢外的其他机制可能解释这些发现。
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April Jorge博士及其团队通过分析大型医疗记录数据库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伴有狼疮肾炎)在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时,严重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风险显著降低。
研究显示,与使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患者相比,GLP-1药物使用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静脉血栓栓塞、肾脏疾病进展及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下降23%至74%。研究人员在《关节炎与风湿病学》期刊报告称,伴有狼疮肾炎的患者亚组也观察到类似结果。
Jorge团队指出:"我们的发现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为SLE和狼疮肾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显著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益处——这类人群本就面临极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风险。这些证据支持GLP-1受体激动剂在SLE和狼疮肾炎患者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但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在此类人群中的安全性。"
本研究再次证明,GLP-1药物可能是自1987年他汀类药物问世以来最重要的新药类别。如同他汀类药物展现出超越降胆固醇的广泛益处,GLP-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也远不止于降低血糖和减重。两周前的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近期其他研究还提示其对骨骼骨折、部分皮肤病及消化性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尽管尚不确定本研究是否证实了GLP-1药物的"多效性"作用——风险降低可能仅源于减重(Jorge团队未追踪或校正此变量)——但该药物确实降低了这些高发于狼疮患者的严重事件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研究基于覆盖超2.5亿人群的TriNetX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聚焦同时诊断SLE(含或不含狼疮肾炎)及2型糖尿病的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组910人,DPP-4抑制剂组1,004人;狼疮肾炎亚组则分别为267人和324人。分析采用"目标试验模拟"设计,通过倾向评分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模拟随机临床试验环境。
GLP-1药物使用者平均年龄53岁,DPP-4抑制剂组为58岁;90%以上为女性(符合狼疮性别分布特征)。约三分之一患者已处于慢性肾病3期及以上阶段,近四分之一患有心血管疾病,15%存在心力衰竭。接近半数的GLP-1药物使用者患有肥胖症(DPP-4抑制剂组仅27%)。两组各有50%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35%-40%使用羟氯喹;抗高血压药、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使用亦较普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水平为7.7%-7.8%。
在1.3至3.0年的随访期内,以DPP-4抑制剂组为参照,广义SLE患者(含狼疮肾炎)的主要不良结局风险比如下:
-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0.66(95%置信区间0.48-0.91)
- 静脉血栓栓塞:0.49(95%置信区间0.24-0.97)
- 肾功能恶化进展:0.77(95%置信区间0.60-0.98)
- 全因死亡率:0.26(95%置信区间0.10-0.68)
狼疮肾炎亚组呈现相似趋势,但因样本量较小,多数风险比未达统计学显著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仍具显著性(风险比0.64,95%置信区间0.41-0.98);而肾功能恶化风险降低幅度在狼疮肾炎患者中相对较小(风险比0.70,95%置信区间0.49-1.00)。
Jorge团队推测除减重和改善血糖外的潜在机制:"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提示,这些药物可能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包括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和维持调节性T细胞功能。此外,人体研究已证实GLP-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水平。"
研究局限性包括:虽模拟随机试验设计,但数据仍源于观察性研究,实际治疗决策非随机化;未纳入减重和血糖水平数据,无法校正这些潜在影响因素;且研究对象仅限于合并糖尿病的SLE患者。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