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深部脑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稳定性与安全性Cognitive effects of adaptiv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stability without risk |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 Full Text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eurjmedres.biomedcentral.com意大利 - 英语2025-09-06 10:52:43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92字
本研究通过对比自适应深部脑刺激(aDBS)与持续深部脑刺激(cDBS),首次验证了aDBS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认知安全性。研究发现aDBS不会引起认知功能波动,而cDBS会导致反应时间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刺激参数仅在需要时激活,aDBS减少了对非运动区域的非靶向刺激,从而保护认知网络完整性。该研究为开发更生理性的闭环脑深部刺激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自适应深部脑刺激帕金森病认知功能稳定性安全性持续深部脑刺激丘脑底核注意力语言记忆
自适应深部脑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稳定性与安全性

自适应深部脑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稳定性与安全性

背景

自适应深部脑刺激(aDBS)是一种闭环系统,可根据患者生物标志物调整刺激强度。本研究评估了a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安全性。

方法

16名接受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PD患者,在术后第6天进行了8小时的认知评估(包括注意力、语言、记忆测试)。测试在五个时间点进行:T1(aDBS开启,药物关闭)、T2/T4(aDBS与药物均开启)、T3/T5(aDBS开启,药物关闭)。4名患者采用持续DBS(cDBS)方案进行相同测试。

结果

aDBS组未出现认知波动(p≥0.110)。而cDBS组反应时间(RT)存在显著差异(p=0.019),表现为T1的RT明显低于T3(p=0.011)和T5(p=0.021),T4的RT低于T2(p=0.002)。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8小时的aDBS治疗不会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首次提供了aDBS在PD患者中认知安全性的初步证据。

引言

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DBS)已成为治疗晚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首选方案。尽管现有DBS系统存在开放环路的局限性,持续传递固定频率的电脉冲,无法根据患者实时需求调整刺激。近年来发展的自适应DBS(aDBS)通过闭环控制系统,仅在检测到病理性神经活动时才触发刺激,可能成为更生理化的治疗选择。

既往研究表明传统持续DBS(cDBS)的认知副作用存在高度异质性。部分研究发现cDBS植入后会出现语言、记忆等特定认知域的下降,但其他研究未观察到刺激状态切换时的认知变化。这种差异可能与电极位置、刺激频率及传递的总能量(TEED)有关。最新证据显示,认知副作用可能部分源于电流扩散至STN的非运动区域,这些区域与认知网络存在功能连接。

材料与方法

参与者

纳入16名接受双侧丘脑底核DBS植入的进展期PD患者(平均年龄57.56±8.39岁,男性12人),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实验方案

术后第5天进行认知评估,实验流程包括三个测试阶段:在药物洗脱12小时后进行基础认知评估(T1),随后开启aDBS并按常规服用药物,在药物峰值(T2)和药效消退期(T3)进行测试。在第二次服药后重复测试,获得T4(第二峰值)和T5(第二药效消退期)数据。

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组合评估:语言功能(语义及语音流畅性任务、命名任务)、记忆功能(视觉识别任务)、注意力(简单反应时任务)。为减少重复效应,各时间点使用平行版本测试。

另外4名患者接受了相同的8小时cDBS方案测试。

统计分析

通过偏度和峰度检验数据正态性。对aDBS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VF评分)或Friedman检验(其余指标)。cDBS组因样本量小(n=4),所有指标均采用Friedman检验。显著性阈值设为α=0.05,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校正。

结果

aDBS组在反应时间(χ²(4)=7.55, p=0.110)、语音流畅性(F(4,60)=1.50, p=0.214)、语义流畅性(χ²(4)=3.91, p=0.419)、命名(χ²(4)=2.45, p=0.654)和识别记忆(χ²(4)=7.37, p=0.118)等认知指标上均未发现时间主效应。

cDBS组反应时间存在显著时间主效应(χ²(4)=11.80, p=0.019)。事后比较显示,在药物关闭状态下,T1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T3(p=0.011)和T5(p=0.021)。在药物开启状态,T4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T2(p=0.002)。

讨论

本研究首次提供了STN-aDBS在PD患者中认知安全性的初步证据。8小时方案下,注意力、语言和记忆功能均未出现显著变化,而传统cDBS组则观察到日间反应时间波动。这种差异可能源于aDBS的闭环调节机制减少了对非运动脑区的非靶向刺激,从而保护了认知网络的完整性。

既往研究显示STN-cDBS引起的认知副作用与传递的总电能(TEED)有关。通过闭环控制仅在检测到病理性β活动时触发刺激,aDBS可显著减少总刺激量,并限制电流向非运动区域扩散。这种"信息性损毁"假说认为电流扩散会破坏非运动环路的生理认知处理,而aDBS通过最小化非靶向刺激,可能保持认知网络的完整性。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样本量有限且组间样本量不平衡;未评估左旋多巴开启与aDBS关闭状态的认知表现;无法排除手术本身或围手术期水肿的潜在影响;cDBS组样本量过小限制了直接比较。未来研究需采用纵向设计和更灵活的统计模型。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STN-aDBS在认知功能方面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动态调整刺激强度,aDBS在保持疗效的同时减少了认知副作用,代表了传统持续DBS的重要进化方向。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中风后有氧运动安全性获证实 有助保护认知功能中风后有氧运动安全性获证实 有助保护认知功能
  • 鼩鼱季节性大脑萎缩由脱水驱动鼩鼱季节性大脑萎缩由脱水驱动
  • 晚发抑郁症中的认知功能加速衰退:淀粉样蛋白β、皮质-边缘区体积和白质高信号的作用晚发抑郁症中的认知功能加速衰退:淀粉样蛋白β、皮质-边缘区体积和白质高信号的作用
  • 50 Forward Mohawk Valley推出新脑健康计划应对认知衰退50 Forward Mohawk Valley推出新脑健康计划应对认知衰退
  • 深部脑刺激手术期间的前额叶皮层活检不会增加不良事件风险深部脑刺激手术期间的前额叶皮层活检不会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 慢性创伤性脑病缺乏特异性认知特征慢性创伤性脑病缺乏特异性认知特征
  • 前额叶皮质活检与脑深部刺激术同步进行不增加手术风险前额叶皮质活检与脑深部刺激术同步进行不增加手术风险
  • 深部脑刺激期间获取前额叶皮层活检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深部脑刺激期间获取前额叶皮层活检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 常见人工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的大规模研究常见人工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的大规模研究
  • 人造甜味剂摄入量上升或致中年认知能力下降人造甜味剂摄入量上升或致中年认知能力下降
  • 认知技能:是什么、为何重要及如何运用认知技能:是什么、为何重要及如何运用
  • 编辑社论: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疾病编辑社论: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疾病
  • 前额叶皮层活检在脑刺激治疗中安全性获证实前额叶皮层活检在脑刺激治疗中安全性获证实
  • 研究发现深部脑刺激术中获取前额叶皮层活检不会增加手术风险研究发现深部脑刺激术中获取前额叶皮层活检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 在脑深部刺激术中获取前额叶皮层活检样本不会增加手术风险,研究发现在脑深部刺激术中获取前额叶皮层活检样本不会增加手术风险,研究发现
  • SATURN MRI:脑出血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磁共振成像辅助研究方案SATURN MRI:脑出血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磁共振成像辅助研究方案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