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 环球医讯 家医百科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致死率高达50%,小心“海洋刺客”创伤弧菌感染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25-10-14

内容摘要

指导专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疑难罕见创面诊疗中心首席专家、烧伤整形科主任张志

指导专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疑难罕见创面诊疗中心首席专家、烧伤整形科主任张志

8月16日开始,南海休渔期正式结束,广东人民又将大饱海鲜口福。但是,处理海鲜时,有不少人却不知道还要面临“海洋刺客”创伤弧菌感染的风险,一定要小心操作。浙江温州一名老人在家处理青蟹时被蟹腿刺伤左手,感染创伤弧菌,仅 23 小时后左臂就红肿发烫、渗液流脓,经过9天抢救仍不幸离世;福建厦门一名 6 岁男童在沙滩光脚行走时不慎踩到死鱼,次日便出现脚部刺痛、呕吐高烧,被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紧急送入ICU治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疑难罕见创面诊疗中心近期也收到多例因处理海鲜感染创伤弧菌的病人。疑难罕见创面诊疗中心首席专家、烧伤整形科主任张志提醒大家,海洋创伤弧菌致死率达50%,赶海、处理海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什么是创伤弧菌?为何如此凶险?

创伤弧菌是一种常见于温暖海水中的细菌,隶属于 “食肉菌” 家族,常附着在野生海产品上,尤其集中在鱼类的鳍、尾等尖锐部位。它之所以被称为 “无声杀手”,核心在于毒力强、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人类感染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途径

接触感染

身体存在伤口时,接触到带菌的海水或海生物,细菌会通过伤口侵入体内。比如在沙滩玩耍时被贝壳、死鱼划伤,赶海时被虾蟹刺伤,都有可能引发感染。

食源性感染

生吃贝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细菌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会怎样?

原发性脓毒症

最为凶险,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寒战、休克,皮肤还会出现典型的血性大疱样皮损,病死率超过50%。

伤口感染初期

表现为肢体局部皮肤、肌肉坏死,若未及时干预,会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为保全生命往往需要采取截肢等极端措施;

胃肠炎

症状相对较轻,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一般无需住院治疗。

更令人警惕的是,创伤弧菌感染的速度极快,有可能快速发展为大面积的皮肤坏死,甚至要截肢,严重的危及生命。

张志主任提醒,疑难罕见创面诊疗中心曾接诊过一个案例:本来只是在处理海鲜的时候被鱼刺伤了右手。因没有到医院及时处理,三天后,患者右上肢和右下肢剧烈肿痛,皮肤大面积的坏死发黑,还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指标非常高,随时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经过中心的三个月全力救治,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保住了肢体,康复出院。

(新闻链接:警惕!一根鱼刺引发的"夺命"感染!医生提醒:海产品处理需格外小心!)

这几类人群,尤其要警惕创伤弧菌

虽然日常生活中被海鲜扎伤较为常见,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引发严重感染。创伤弧菌更 “偏爱” 免疫力低下、身体基础条件较差的人群,这类人群感染后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 慢性肝病患者(如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患者);

▶ 长期嗜酒者;

▶ 血色病患者;

▶ 恶性肿瘤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免疫功能缺陷者(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等)。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在接触海水、处理海鲜时务必加倍小心,避免暴露于感染风险中。

被海鲜扎伤后,正确处理步骤很关键

很多人被海鲜轻微扎伤后,会因 “伤口小” 而心存侥幸,忽略处理,殊不知这正是创伤弧菌等细菌 “趁虚而入” 的机会。一旦发生被海鲜扎伤、划伤的情况,正确处理步骤如下:

1.立即挤血

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按压伤口周围,尽可能挤出伤口内的血液,减少细菌残留;

2.清水冲洗

用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伤口至少 5 分钟,冲洗过程中可轻轻擦拭伤口周围,去除异物;

3.判断是否就医

若伤口较浅、无明显不适,冲洗后可涂抹碘伏消毒,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密切观察伤口变化;若出现伤口疼痛加剧、瘙痒、红肿、渗液,或伴随发热、寒战、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必须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若伤口较深,即使暂时无明显不适,也建议简单处理后及时就医。深伤口易形成厌氧环境,可能导致破伤风杆菌繁殖,进而侵袭神经系统,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

预防为先!这些防护措施请牢记

除了创伤弧菌,海水和海鲜中还可能隐藏着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等致病菌,做好预防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感染风险:

伤口未愈别下海:皮肤或口腔有伤口(哪怕是微小伤口)的人群,尤其是前文提到的高危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戏水;若必须接触海水,需用防水敷料严密覆盖伤口,接触后及时消毒;

处理海鲜戴手套:在家处理鱼、虾、蟹、贝类等海鲜时,务必戴好防滑手套,避免被尖锐部位划伤、扎伤;处理过程中若不慎弄伤,需立即按上述步骤处理;

海产品彻底煮熟:坚决不生吃或半生吃贝类(如牡蛎、扇贝)、鱼类等海产品,所有海产品需彻底煮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 70℃以上并持续加热至少 2 分钟);处理生熟海鲜的刀具、砧板、容器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文 /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相关新闻

落实“健康中国”!【控近视 兴未来】福州站启动,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聚焦华中儿童眼健康——【控近视 兴未来】公益行动三方聚力走进武汉
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在广东正式开打
牙齿松到不敢啃排骨?给“晃悠悠”的牙齿“拉起支撑纽带”
开学季,孩子“坐不住”“分心”只是调皮吗?关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