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暴雨后守护食品安全,快遵循‘四要七不要’原则!

作者:羊驼驼
2025-08-13 09:35:01阅读时长3分钟1281字
暴雨后守护食品安全,快遵循‘四要七不要’原则!
保健科食源性疾病暴雨食品安全沙门氏菌致病菌四要七不要剩菜处理野生蘑菇餐具消毒环境卫生特殊人群腹泻呕吐中毒家庭厨房

内容摘要

暴雨后湿度增加,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繁殖加速,可能导致腹泻、呕吐、中毒等症状。掌握四要七不要原则,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近期,一场强降雨席卷而来,在给城市带来清凉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的隐患。中华预防医学会研究显示,湿度超过60%时,沙门氏菌繁殖速度提升3倍。高温高湿的环境,就像给细菌提供了一个“温床”,加速了致病菌的繁殖。误食被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中毒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掌握“四要七不要”原则,对于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暴雨后食源性致病菌为何会疯狂滋生?

暴雨过后,微生物污染有三大路径。其一,水源污染,食材直接接触雨水,使得细菌有机会附着在食材表面。其二,厨具受潮,细菌容易附着在厨具上,从而污染后续处理的食物。其三,高温高湿的环境,让细菌繁殖加速。《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显示,暴雨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病原体的检出率激增。从微观角度来看,当水分活度超过0.9时,霉菌毒素在4小时内可侵入谷物内部,这就是食物腐败的一个过程。

“七不要”原则,你真的做对了吗?

“四要”措施,这样做才有效!

特殊人群,饮食安全更要注意!

食源性疾病,早识别早应对!

暴雨后,如果突发剧烈腹痛伴随发热>38.5℃,这是典型的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普通肠胃不适和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有差异的,普通肠胃不适症状相对较轻,而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往往更严重。需要注意的是,自行服用抗生素可能会加重病情,FDA指南指出,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耐药性风险增加。 暴雨后食品安全管理要建立“预防 - 识别 - 应对”三级体系。家庭成员要共同参与,将“四要七不要”原则转化为日常行为。大家可以通过“21天厨房卫生习惯打卡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长期健康风险。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国家疾控中心24小时咨询热线,寻求专业帮助。让我们一起守护食品安全,守护家人的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立秋后这样吃肉搭配,让你健康平稳度秋冬!
近期多地强降雨,居家清洁消毒这些事儿你知道吗?
预防毒蘑菇中毒,记住“三不原则”和“零接触”!
夏季科学选水果,避开高风险水果陷阱!
秋季过敏为何会敲响心脏健康的警钟?
21天打造秋季健康模式,这些养生妙招别错过!
秋季花粉过敏太难受?教你几招轻松应对!
立秋养生指南请查收,让你健康舒适过秋季!
夏季高血压患者运动藏着哪些风险与误区?
高血压患者夏日运动指南,这些要点一定要牢记!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