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MPA授予抗CTLA-4抗体候选药物Gotistobart突破性治疗认定。这款由德国百欧恩泰(BioNTech)与美国OncoC4公司联合开发的药物,主要针对先前接受标准免疫疗法后病情进展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患者群体。突破性治疗认定旨在加速药物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及审批进程,获得该认定需展示显著优于现有疗法的临床证据,此次认定基于3期临床试验PRESERVE-003第一阶段的积极数据。
全球每年约有25-30%的NSCLC患者罹患sqNSCLC亚型,其5年生存率仅约15%。当前二线治疗手段如多西他赛疗效有限,患者亟需更有效治疗方案。Gotistobart作为新一代酸性pH敏感型抗CTLA-4抗体,具有独特作用机制:通过选择性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降低免疫系统过度抑制风险,同时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临床前及早期试验数据显示,该药物在治疗指数(疗效与安全性平衡)方面优于传统抗CTLA-4抗体如伊匹木单抗。PRESERVE-003试验作为两阶段随机3期研究,纳入全球12个国家转移性sqNSCLC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第一阶段已完成剂量确认,第二阶段正进行疗效验证,全球近160个临床机构参与,计划招募约600名患者。
从治疗角度看,Gotistobart针对sqNSCLC二线治疗场景,有望填补现有方案空白。传统化疗药物多西他赛患者中位生存期约8-10个月,而Gotistobart通过精准靶向CTLA-4并减少Treg功能抑制,可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其创新性体现在酸性pH敏感机制:在肿瘤微环境酸性条件(pH≈6.5)下激活抗体功能,而在正常组织中性环境(pH≈7.4)中活性受限,从而降低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在单药治疗后肿瘤缩小超30%,且未报告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知识解析
- CTLA-4作用机制:作为T细胞表面关键免疫检查点蛋白,其正常功能是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肿瘤细胞通过上调CTLA-4表达逃避免疫攻击。传统抗CTLA-4抗体(如伊匹木单抗)通过阻断CTLA-4激活T细胞攻击肿瘤,但会非选择性地影响调节性T细胞功能,导致严重自身免疫副作用。
- 酸性pH敏感型抗体原理:Gotistobart的抗体设计包含pH敏感结构域,仅在肿瘤微环境酸性条件下激活,实现靶向治疗,显著降低结肠炎、肝炎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突破性治疗认定意义:该认定允许药企在临床试验阶段与监管机构加强沟通,优先审评流程可缩短药物上市时间约6个月。若成功上市,将为sqNSCLC患者提供继PD-1抑制剂后的重要免疫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一线治疗失败群体。
Gotistobart的出现为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其独特机制、治疗优势及临床试验积极表现,有望在肺癌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