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ALONE-AF:成功消融后停止口服抗凝治疗出血风险更低

ALONE-AF: Less Bleeding When OAC Stopped After Successful Ablation | tctmd.com

韩国英文医学研究
新闻源:TCTMD
2025-09-09 12:38:33阅读时长3分钟1405字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口服抗凝治疗出血风险卒中风险ALONE-AF试验房颤复发抗凝药停用临床预后最佳管理策略

内容摘要

韩国开展的ALONE-AF临床试验显示,对于接受导管消融术且术后一年内未出现心律失常复发的房颤患者,停止口服抗凝治疗组的严重出血、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抗凝组(0.3% vs 2.2%)。研究同时发现两组在缺血性卒中或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抗凝组意外出现更高卒中率引发讨论。该研究为房颤消融术后抗凝策略提供了首个随机对照证据,但对高血栓风险患者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马德里,西班牙——根据ALONE-AF试验的最新研究结果,对于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后至少一年未出现心房颤动(AF)心律失常复发的患者,停止口服抗凝治疗(OAC)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近期在欧洲心脏病学会2025年大会上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在2年随访期间,停用抗凝药物组与持续用药组的主要终点(卒中、全身性栓塞或重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3%和2.2%(P = 0.02)。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的Boyoung Joung博士解释说,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停药组重大出血事件显著减少。

该研究结果同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目前美国和欧洲的临床指南均建议根据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长期使用OAC。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术后若未出现心律失常复发,是否可以停用OAC一直存在争议,此前尚无随机对照数据支持。"Joung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但这项研究为停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ALONE-AF临床试验

在韩国18个中心开展的ALONE-AF试验纳入了840名患者(平均年龄64岁,25%为女性),这些患者在接受首次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至少1年内未出现心律失常复发。研究通过至少两次24-72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认患者无复发,其中最后一次监测在随机分组前两个月内完成。患者被随机分为停用OAC组或继续标准剂量直接口服抗凝药组。

基线数据显示患者中位CHA2DS2-VASc评分为2分,中位HAS-BLED评分为2分。三分之二患者为阵发性房颤。消融术与随机分组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6年。约85%病例使用射频消融,其余采用冷冻球囊消融。

主要终点(随机分组后2年内的卒中、全身性栓塞和重大出血复合事件)更倾向于停药组(0 vs 1.4%;P = 0.03)。缺血性卒中或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3% vs 0.8%;P = 0.34)。

在符合方案集分析和多个亚组分析中,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他终点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因住院和有临床意义的非大出血事件在两组间发生率相似。研究期间未出现心肌梗死或死亡病例。

在2年随访期间,未服用OAC组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为9.6%,持续用药组为8.7%,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7个月和12.4个月。

争议与局限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的Carina Blomström Lundqvist博士在讨论环节指出,观察性研究已显示房颤消融后缺血性卒中风险下降。停用OAC患者虽然总体血栓栓塞事件和重大出血减少,但对于CHA2DS2-VASc评分≥2的患者,未抗凝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反而更频繁。

她强调该研究存在多个局限性:首要终点同时包含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影响结果解读;入选患者既包含阵发性也包含持续性房颤,但术前未评估房颤负荷;动态心电图监测次数(仅两次)导致房颤检出敏感性不足25%。

研究中出现意外发现:持续抗凝组的卒中发生率更高。Blomström Lundqvist认为这可能与合并症或房颤负荷差异相关。她提出重要疑问:"当停用OAC的患者出现房颤复发时,哪些类型的复发和房颤负荷会增加卒中风险并需要重新启动抗凝?"

正在进行的OCEAN、DESTINATION和POCKET-OAC等研究将进一步探讨房颤消融后的最佳管理策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dward Gerstenfeld和Xiang Wen Lee在同期《JAMA》社论中指出:"当前研究支持在出血风险较高患者中合理停用口服抗凝药,但对高卒中风险患者(CHA2DS2-VASc评分>3或既往卒中)仍建议继续抗凝直至获得更多数据。"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