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什么促使您撰写《葡萄酒的绝好消息》一书?
Tony Edwards:12年前在研究卡路里理论时,我发现酒精虽含高热量却不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一反常现象在数千例动物实验和数百例人体试验中反复验证。受此启发,我在伦敦皇家医学会医学图书馆进行了数周深度研究,结果完全颠覆了传统认知:适量饮酒(每日半瓶葡萄酒或四杯烈酒)可显著降低疾病风险,而完全禁酒者的早逝风险反而最高。理查德·多尔爵士(Sir Richard Doll)的4万英国医生队列研究就证实了这种U型曲线关系。
记者:作为医学调查记者,您为何聚焦葡萄酒?
Tony Edwards:科学证据显示,酒精在适量摄入时呈现双重性:既是细胞毒素,又能激活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效应。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州研究曾发现饮酒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比禁酒者低34%,但NIH官员竟要求删除相关数据,称"鼓励饮酒有悖社会利益"。这种科学审查行为促使我系统整理了覆盖糖尿病、痴呆症和癌症的最新研究证据。
记者:您如何突破出版困境?
Tony Edwards:传统出版社因政治敏感性拒绝出版,最终通过亚马逊按需出版模式完成。书中每个论断都附有医学期刊文献支持,包括揭示禁酒会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仅相当于每日饮用牛奶的水平,而红酒中的多酚与酒精的协同作用使真实葡萄酒比无醇葡萄酒健康效益高出300%的研究数据。
记者:如何解释葡萄酒对肠道微生物组的特殊益处?
Tony Edwards:全球实验室研究证实,每日饮用1-2杯红酒(特别是红葡萄酒)可使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27%,这种微生物组平衡与免疫系统强化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葡萄酒饮用者罹患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和肾结石的风险分别降低19%-23%,这些发现为葡萄酒的综合健康效应提供了新解释。
记者:如何看待禁酒主义运动?
Tony Edwards:"无酒一月"(Dry January)运动背后存在意识形态驱动,荷兰将安全饮酒标准降至每日1小杯葡萄酒,加拿大更降低至半杯,这种违背医学证据的政策调整已导致公共健康损失。世界卫生组织宣称"任何剂量酒精都不安全"的立场,与其说基于科学,不如说是21世纪禁酒主义的回潮。
记者:无醇葡萄酒是否具有健康价值?
Tony Edwards:医学证据明确显示,去除酒精的所谓健康葡萄酒完全无效。实验室数据显示,酒精与葡萄多酚形成独特的协同效应,这种1+1>2的抗氧化作用才是葡萄酒健康效益的关键。禁酒主义者刻意忽略这种协同机制,将复杂科学简化为"酒精=致癌"的片面表述。
记者:如何辩证看待癌症风险?
Tony Edwards:确实存在争议——过量饮酒会增加上消化道癌症风险,但适度饮用却能降低肺癌、肾癌和血液癌症发病率。乳腺癌风险微增(0.5%)甚至低于喝牛奶的影响,但从未有机构警示牛奶摄入风险。这种选择性关注暴露了当代公共卫生政策中的科学伦理危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