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8月25日(UPI)- 医学科学不断开发提升健康的创新方法,但一种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药物——二甲双胍,可能掌握着人类长寿和预防致命疾病的钥匙,专家在接受UPI采访时指出。
这种自1950年代起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近年被推崇为可预防从痴呆症到心血管疾病乃至特定癌症的"万能药"。尽管该药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近年研究陆续揭示了其潜在多重益处。这种研究热潮部分源于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减肥药(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展现的类似效果。
植物提取物溯源
为何这种老药可能成为长期健康的关键?小石城阿肯色大学医学科学分校心脏病学部主席Jawahar L."Jay" Mehta博士解释,二甲双胍源自紫丁香豆(Galega officinalis),这种植物在北非、西亚和欧洲自然分布,已有数百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问题的历史。20世纪初发现其降血糖特性后,该药物于1950年代在欧洲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1995年获得美国FDA批准。
作为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Mehta团队今年6月发表的研究还发现,该药能激活腺苷单磷酸蛋白激酶(AMPK)——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这可能解释其减重效果。同时该药可减少活性氧物质生成,这种氧衍生分子过量会产生氧化应激,导致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问题,并可能加剧痴呆症和慢性疼痛。
抗癌潜力探讨
针对50岁以上人群,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这种激素虽有益儿童发育,但过量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风险上升相关。加州纽波特霍格家族癌症研究所医学肿瘤学家David J. Benjamin博士指出,临床前研究显示该药可通过调节关键蛋白抑制癌细胞生长,观察性研究更发现服用者具有生存优势。
临床应用边界
尽管如此,专家强调不能将二甲双胍视为"奇迹药"。Mehta指出尚无确凿科学依据支持将其作为抗衰老药物常规使用。Benjamin补充说,要开展涉及多重长寿影响因素(如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和遗传)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极具挑战。该药可能干扰某些癌症治疗,且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不适(6%使用者可能出现持续腹泻)、食欲减退、肌肉痛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衰老研究所主任Nir Barzilai教授透露,团队正启动说服FDA将其批准为抗衰老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其87岁姨妈的案例显示,尽管无糖尿病且体型消瘦,该药使其流感易感性显著下降,印证其可能通过调控健康衰老的12大标志(包括免疫健康)产生效应。但针对50岁以下群体,Barzilai警告应避免使用以保障肌肉和骨骼发育所需IGF-1水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