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隐性脑血管疾病(CCD)包含隐性脑梗死(CBI)和白质病变(WMD),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且与中风和痴呆风险增加相关。虽然大多数CCD研究依赖MRI检查,但临床实践中CT仍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对偶然发现CCD的检测和预后评估影响尚不明确。
方法:研究纳入南加州凯撒医疗机构2009-2022年间接受过脑部CT和MRI检查的18,626例50岁以上患者(间隔≤30天),排除既往有中风或痴呆病史者。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分析影像报告,识别CBI和WMD状态及其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评估患病率、交叉模态一致性(Cohen's kappa)及重新分类模式。使用调整血管和认知风险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中风或痴呆的预后关联性。
结果:CBI检出率CT(6.3%)与MRI(6.1%)相似,但一致性有限(k=0.27)。MRI检测到的WMD比例(60.5%)显著高于CT(24.4%)。在15,551例两种检查均可分级的患者中,47.9%(n=7,441)分级结果不一致,其中92.3%的患者MRI显示更严重的分级。中风或痴呆的发病率(每千人年)分别为:两种检查均无WMD者(36.3%)12.7例(95%CI 11.5-14.0),仅MRI检出WMD者(39.2%)22.6例(21.0-24.2),CT和MRI均检出WMD者(21.2%)52.2例(48.69-55.95)。调整模型显示,仅MRI检出的WMD较无WMD者风险增加23%(HR=1.23,95%CI 1.07-1.41),而CT和MRI均检出者风险增加82%(HR=1.82,95%CI 1.58-2.11)。
结论:MRI比CT能发现更多白质病变,但CT检出的病变具有更强的预后意义。这些发现强调不同影像模态的诊断和预后差异,提示将CCD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风险评估和患者咨询时需要采用模态特异性方法。
资金支持:本研究获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发现基金会(ADDF)资助(RC 202209-2024187)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2 RF1 NS102233-05,R01 NS134859-01)。
竞争性声明
Kent博士报告获得患者为中心结果研究学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曾为迪拜健康组织的无关工作提供咨询。
资金声明
本研究由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发现基金会(ADDF)资助(RC 2022092024187)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2 RF1 NS10223305 和 R01 NS13485901)支持。
作者声明
确认所有相关伦理指南已遵循,且已获得塔夫茨和南加州凯撒医疗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豁免知情同意)。确认所有必要患者同意已获得,且研究外人员无法识别患者身份。确认研究已按ICMJE标准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且遵循EQUATOR网络报告指南。
数据可用性
由于伦理标准限制,本研究生成或分析的数据集未公开获取权限,作者无权共享数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