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确认帕金森病认知衰退预测指标
韩国超13.34万患者亟需早期干预与管理
大量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嗅觉功能异常,如气味辨识或感知能力下降。此类变化可单独作为认知衰退的预测指标。由于检测无创且操作简便,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及认知衰退风险评估。
研究表明,仅凭气味辨识或感知能力的变化即可预示认知衰退。
11月9日,韩国疾病管理厅下属国家卫生研究院宣布推出"了解帕金森病"系列科普卡片新闻,旨在提升公众认知。该系列通过官网提供帕金森病主要症状、运动疗法等治疗方式,以及"帕金森医生App"自助诊断指南。该应用程序是为患者及家属定制的健康管理工具,便于记录症状变化,通过追踪运动、用药、生活习惯等支持疾病管理。
帕金森病是由中脑多巴胺生成神经元渐进性丧失引发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仅次于痴呆。首发症状以运动迟缓为主,伴随手足震颤、肌肉强直、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认知衰退等非运动症状。疾病通常始于单侧肢体,随病情进展累及对侧。
确诊后常采用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目前尚无确切阻断或延缓疾病进展的疗法。对于长期用药后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除药物外可结合运动疗法,或采用损毁术、脑深部电刺激等外科手术以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韩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从2020年约12.59万人增至2024年约13.34万人,增幅达13.9%,且随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持续增长。因此亟需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预防、预后预测及治疗技术研发。
自2021年起,国家卫生研究院通过"脑疾病研究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帕金森病患者队列,开展长期随访研究,致力于开发诊断、预防及预后预测技术。
最新研究证实,嗅觉功能变化模式可有效预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衰退速度。对203名早期患者为期五年的追踪研究中,按嗅觉功能变化分为三组(正常组、转为障碍组、持续障碍组),约86%的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嗅觉功能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嗅觉从正常转为障碍的群体认知衰退速度显著快于其他组别。该发现将极大助力痴呆等认知障碍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及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韩国疾病管理厅厅长林承宽表示:"对帕金森病而言,早期诊断与系统化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将通过患者队列及干预研究,全力推动疾病病因探明、精准诊断技术研发等患者及家属可切实受益的研究成果落地。"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