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每年导致近2000万人死亡。虽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疾病严重程度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最新研究表明微生物也可能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展过程中。
肠道细菌与心脏病的关联
一支韩国研究团队发现多种肠道细菌种类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他们的研究结果突显了肠道微生物平衡如何影响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炎症和新陈代谢。这为预防策略和患者更个性化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
该研究由首尔成均馆大学三星健康科学与技术高级研究所(SAIHST)的科学家发表在《mSystems》期刊上。
SAIHST的基因组学博士韩娜·金(Han-Na Kim)领导了这项研究并解释道:"我们已经超越了识别哪些细菌存在于肠道的阶段,开始揭示它们在心肠连接中的实际作用。"
15种细菌种类被识别
研究人员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并比较了14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样本。
这一比较揭示了15种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细菌种类,以及连接肠道微生物群与疾病进展的途径。
金博士指出:"我们的高分辨率宏基因组图谱显示向炎症和代谢失衡的功能性急剧转变,保护性短链脂肪酸生产者的丧失(如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通路(如尿素循环)过度激活。"
当有益细菌变坏时
该研究还发现,一些通常被认为有益的细菌可能会变得有害。像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和普拉梭菌(F. prausnitzii)这样的微生物,通常与肠道健康相关,其作用可能不同,具体取决于它们是来源于健康还是患病的肠道。
下一步是什么?
这项研究的下一阶段旨在将微生物信号与遗传和代谢组学数据整合,以更精确地绘制导致心脏病的途径。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