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是全球最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各国普遍存在医疗资源短缺和病耻感,全球仅有约28%的焦虑患者接受治疗(英国比例相当,美国约为37%)。对于无法获得专业帮助的人群,现阶段已有多种居家干预技术可供尝试——这些创新方案的科学依据来自焦虑症在大脑和身体中的作用机制。
焦虑症状同时表现为认知、情绪和生理层面的异常,包括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心悸震颤、睡眠障碍及恐慌发作。这类症状常起始于儿童期或青春期,若未及时治疗很可能持续至成年。其成因包含多重遗传与环境因素:从学业职场压力、经济不安全感到社会隔离感,其中退休、居家办公和童年期霸凌导致的孤独感尤为突出。童年创伤甚至可能导致大脑结构改变——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虐待经历会重塑杏仁核与岛叶皮层的神经连接,这两个脑区负责处理恐惧与焦虑等情绪。
焦虑症常与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自闭症谱系障碍共病。新冠疫情期间焦虑症和抑郁症患病率激增25%,神经发育障碍群体表现出更显著的情绪问题。英国儿童事务专员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每日有500名儿童因焦虑症接受心理健康服务,这一数字是疫情前的两倍多。研究人员持续探索精准治疗方案,近期研究发现伴有高度冲动性的焦虑症儿童更易出现自杀倾向,这对治疗方案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解决方案
面对动辄数年的诊疗等待期,神经科技为症状恶化前的干预提供了新可能。多家初创公司已推出软硬件结合的焦虑管理方案:
- Moonbird手持设备通过物理运动引导呼吸训练,研究证实这种调节呼吸法可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缓解焦虑;
- Parasym设备通过迷走神经传递微电流刺激,调控情绪和压力相关脑区;
- Neurovalens和Flow Neuroscience开发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通过头皮电极输送微弱电流调节前额叶皮层活动,多项研究证实其对焦虑症状的有效性;
- LYEONS Neurotech研发的生理同步调节设备,针对社交焦虑和产后创伤应激障碍,通过心率变异性调节重建身体同步性。
数字疗法领域,Headspace提供结构化冥想和认知行为疗法程序,ieso平台则提供文字交互式的轻中度焦虑干预方案。虚拟现实技术也在暴露疗法和沉浸式减压方面展现潜力。这些跨学科解决方案既包含物理干预手段,也整合了认知行为训练模块。文章强调,若能通过科技手段扭转焦虑症发病率上升趋势并改善治疗可及性,将显著提升个人生活质量、职场生产力和社会整体福祉。
作者:Barbara JacqueyJ. Sahakian(剑桥大学临床神经心理学教授)与Christelle Langley(剑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员)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