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压不仅关乎心脏健康——对维护大脑健康也至关重要,尤其随着年龄增长。
多项研究证实,高血压与痴呆症发病风险存在强关联。痴呆症泛指严重影响记忆、思维及社交能力的疾病,导致患者难以维持正常生活。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症,已知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但研究人员现更关注其对大脑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年时期若存在高血压,晚年出现记忆问题或思维障碍的概率将显著升高。
这一问题尤为紧迫,全球逾十亿高血压患者中许多人甚至未察觉病情。若未及时治疗,高血压会持续损伤脑部血管,逐渐削弱脑血流供应。当大脑供血不足时,功能将随之下降,可能出现记忆衰退或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可发展为痴呆症。
关键性研究"SPRINT试验"揭示了降压对大脑的保护作用。该试验追踪数千名受试者发现,将收缩压(血压高位值)降至120mmHg以下,可有效降低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生风险。MCI常被视为痴呆症的前期阶段,该发现表明严格管理血压可能延缓或预防认知能力衰退。
其他研究进一步揭示高血压对脑结构的改变:高血压患者常出现更多脑白质病变——即痴呆症中常见的脑组织损伤区域,且脑萎缩现象更为普遍,这些都是认知衰退的重要征兆。科学家尚未完全阐明高血压致病机制,一种假说认为其可能阻碍大脑清除与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痴呆类型)相关的有害蛋白。
现有明确结论是:血压管理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专家建议即便年轻也应定期监测血压,若确诊高血压,通常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结合必要药物治疗进行管理。增加果蔬摄入、规律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及保持健康体重等健康习惯均有助于降压,医生也可开具相应药物辅助控制。
最重要的是,降低血压不仅能保护心脏,更能守护大脑健康,实现整体健康的双赢局面。若担忧血压或记忆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共同制定血压管理计划,为大脑健康保驾护航。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