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研究发现,患有牙周病的老年人更可能出现大脑白质损伤的迹象——这种变化与记忆力下降、平衡问题和中风风险增加相关。磁共振扫描显示,即使考虑年龄和其他健康因素,患有牙周病的参与者白质高信号显著多于无牙周病者。研究人员强调,虽然该研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但它突显了口腔炎症与大脑健康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能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大脑。
关键事实:
- 白质损伤:患有牙周病的成年人白质高信号更多——这是大脑神经纤维损伤的迹象。
- 56%更高几率:患有牙周病的参与者出现严重白质变化的可能性比无牙周病者高56%。
- 脑-口腔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炎症可能导致脑小血管病和认知能力下降。
来源: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
根据2025年10月22日发表在《神经病学:开放获取》上的一项新研究,患有牙周病的成年人比无牙周病者更可能出现大脑白质损伤的迹象,即白质高信号。
白质指帮助大脑不同区域通信的神经纤维。此类组织损伤可能影响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与协调性,并与中风风险升高相关。
患有牙周病者的白质高信号体积平均占总脑容量2.83%,而无牙周病者为2.52%。白质高信号是脑扫描中出现的亮斑,被认为反映受损的白质组织。尽管研究发现相关性,但无法证明牙周病直接导致白质损伤。
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医学博士Souvik Sen(研究作者)表示:“本研究表明牙周病与白质高信号存在关联,提示口腔健康可能在大脑健康中扮演我们仅开始理解的角色。虽然需要更多研究来阐明这种关系,但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保持口腔健康可能支持更健康的大脑。”
该研究纳入1143名平均年龄77岁的成年人,每人均接受牙科检查以筛查牙周病。其中800人患有牙周病,343人未患病。
参与者接受了脑部扫描,以检测脑小血管病的迹象。脑小血管病指大脑小血管损伤,可表现为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
这些脑部变化随年龄增长而更常见,并与中风、记忆问题和行动能力障碍风险升高相关。
患有牙周病者的白质高信号体积平均占总脑容量2.83%,而无牙周病者为2.52%。
研究人员根据白质高信号体积将参与者分为四组。最高组体积超过21.36立方厘米(cm³),最低组则低于6.41 cm³。
在牙周病患者中,28%属于最高组,而无牙周病者中这一比例为19%。
在调整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因素后,牙周病患者落入白质高信号最高组的几率比无牙周病者高出56%。
然而,研究未发现牙周病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的另外两种脑部变化——脑微出血和腔隙性脑梗死——存在关联。
Souvik Sen指出:“牙周病可预防且可治疗。若未来研究证实此关联,通过控制口腔炎症可能为降低脑小血管病提供新途径。目前,这凸显了牙科护理对支持大脑长期健康的重要性。”
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脑部影像和牙科评估仅进行一次,难以评估随时间的变化。
关键问题解答:
问:牙周病如何与大脑健康相关?
答:研究人员发现,牙周病患者白质高信号显著更多——这些小范围脑损伤与衰老、中风和记忆丧失相关,提示口腔炎症可能影响大脑健康。
问:什么是白质高信号?为何重要?
答:白质高信号是磁共振成像上的亮斑,指示受损的神经纤维。它们与认知能力下降、平衡问题和中风风险升高相关。
问:治疗牙周病能否保护大脑?
答:虽然本研究仅显示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但专家表示维持口腔健康可能降低全身性炎症,从而潜在支持大脑功能长期改善。
关于此神经科学研究新闻
作者:Natalie Conrad
来源: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
联系方式:Natalie Conrad –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
图像说明:图像由神经科学新闻提供
原始研究:开放获取。
“牙周病独立关联白质高信号体积:脑小血管病的衡量指标” 由Souvik Sen等人发表于《神经病学:开放获取》
摘要
牙周病独立关联白质高信号体积:脑小血管病的衡量指标
背景与目的
白质高信号(WMHs)、脑微出血(CMBs)和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影像学标记物,与中风和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升高相关。牙周病(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血管病理相关,可能促成CSVD。本研究旨在利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社区(ARIC)队列数据,评估PD与磁共振成像验证的CSVD特征之间的独立关联。
方法
牙周状态分为牙周病组(n = 800)和牙周健康组(PH;n = 343)。CSVD特征包括WMH体积(WMHV)、CMBs和腔隙性脑梗死。WMHV源自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图像,并分为四分位数。多分类逻辑回归用于评估PD与WMHV四分位数的关联,二项逻辑回归评估PD与CMBs和腔隙性脑梗死存在的关联。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研究中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状态和就诊间隔等人口统计学和血管风险因素。
结果
分析了1143名ARIC参与者(平均年龄77岁;45%男性;76%白人,24%非裔美国人),他们在第4次就诊时接受牙周评估,第5次就诊时进行脑部磁共振成像。与PH组相比,PD组WMHV显著更大(WMH中位百分比:2.83% vs 2.52%;p = 0.012)。PD与最高WMHV四分位数(Q4 >21.36 cm³)相关,粗略比值比(OR)为1.77(95% CI 1.23–2.56),调整后OR为1.56(95% CI 1.01–2.40)。WMHV与世界牙周病工作坊分类(World Workshop Periodontal Profile Class)存在弱但显著的相关性(ρ = 0.076, p = 0.011)。调整混杂因素后,PD与CMBs(调整后OR 1.16, 95% CI 0.83–1.63)或腔隙性脑梗死(调整后OR 1.14, 95% CI 0.77–1.69)无显著关联。
讨论
PD独立关联更大的WMH负担(CSVD的关键影像标记物),但与CMBs或腔隙性脑梗死无显著关联。这表明PD可能通过全身性炎症机制促成CSVD病理,特别是WMHs。局限性包括牙科评估与影像学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及潜在残余混杂。针对PD的干预措施可探索作为CSVD预防的可改变风险因素。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