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证实,大脑壳核区域的多巴胺水平个体差异会影响哌甲酯(一种广泛使用的"聪明药")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机制。发表在《神经精神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哌甲酯可能损害基线多巴胺水平较低人群的特定创造力形式。
哌甲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精神兴奋剂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转运体来增强其在大脑中的传递。这类精神兴奋剂有时也被健康人群(包括学生)用于认知增强,以提升专注力。本研究旨在探究哌甲酯影响创造力的认知与神经化学机制。
"我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源于精神活性药物对不同个体的微妙差异,"研究作者、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即将于2024年2月转任教职的博士后研究员塞伊达·萨亚利表示,"尽管这些药物常被誉为认知增强剂,但它们并非没有缺陷,且副作用因人而异。例如,俗称利他林的哌甲酯虽被用于治疗ADHD,但健康人群也会在无处方情况下使用。研究显示4%至16%的学生为学业目的滥用此类药物。试想一名学生在考前突击时服用利他林——虽然可能提升某些人的专注力,但对另一些人反而会阻碍表现,尤其是当其自然认知能力已适应任务时。这种'认知 doping'可能并非人们想象的万能药,因为这些药物最初是为解决特定认知缺陷而研发,而非普遍提升认知功能。"
研究团队招募了90名18至45岁的健康志愿者,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每位参与者在不同场合分别接受哌甲酯、舒必利或安慰剂,给药顺序随机分配。舒必利与哌甲酯同时被研究,因二者均影响大脑多巴胺水平。
为评估创造力,萨亚利及其同事采用多种任务测量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产生多种想法的能力)通过"替代用途任务"评估;聚合性思维(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通过"远距离联想测试"评估。此外,参与者还需完成"替代名称任务",该任务通过要求参与者为不同类别的物品创造新名称,同时测量两种思维能力。
在另一次实验中,参与者接受PET脑成像扫描,测量其纹状体(尤其是壳核区域)的基线多巴胺合成能力。纹状体位于大脑深层,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在运动控制、动机及决策等认知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哌甲酯与壳核基线多巴胺合成能力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基线多巴胺合成能力较低的参与者服用哌甲酯后,反应发散性(生成回答类型的多样性)下降;而基线多巴胺水平较高者则呈现提升。这表明哌甲酯对创造力的影响取决于个体基线多巴胺合成能力的差异。
"我们的研究明确显示,利他林等精神活性药物的效果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萨亚利告诉PsyPost,"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对需要'跳出框架'思考的创造性任务,基线多巴胺合成能力较低的健康参与者表现受损,而能力较高者则提升。因此,将这些药物作为'认知 doping'来普遍增强脑力的观点存在缺陷——效果将因个体独特脑化学及任务性质而异。"
有趣的是,当参与者接受安慰剂测试时,多巴胺合成能力的个体差异对创造力评分无显著影响。这表明多巴胺对创造力的作用在常态下可能不明显,仅在系统被干预(如使用哌甲酯)时才显现。
"令我惊讶的是,未使用精神活性药物时,基线多巴胺合成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缺乏直接关联,"萨亚利表示,"鉴于多巴胺在认知功能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可能预期高多巴胺水平者自然更具创造力,但我们的发现不支持这一假设。这或许源于研究未考察多巴胺受体可用性——该因素在方程中可能至关重要。这提醒我们大脑运作极其复杂,需警惕对多巴胺影响认知功能的过度简化假设。"
尽管本研究为药物对创造力的影响提供了宝贵见解,但仍存局限。主要局限在于舒必利的效果未如预期显现,可能源于剂量不足或创造力测试时机不当。
"研究的重要局限涉及舒必利——一种特异性调节纹状体脑活动的选择性多巴胺拮抗剂,"萨亚利解释道,"哌甲酯则不仅作用于纹状体多巴胺,还调节前额叶皮层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我们联合使用舒必利旨在进一步分离纹状体多巴胺的作用。舒必利对创造力任务表现无显著影响(无论单独使用或与纹状体多巴胺合成能力关联),引发对特定神经机制的质疑——这暗示哌甲酯对发散性创造力的影响可能由前额叶皮层多巴胺调节介导,而非纹状体。这一假设在本研究中未验证,但可通过未来药理神经影像研究探索。"
"我们还需考虑舒必利未改变创造力的可能原因在于测试时机,"萨亚利补充道,"这就像计算咖啡因摄入时间以确保头脑风暴时精力达峰。本研究要求参与者服药5小时后进行创造力测试,但该药物通常在3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因此测试时药效可能未充分发挥。"
题为《哌甲酯对发散性创造力的损害或增强取决于基线多巴胺合成能力》的研究由塞伊达·萨亚利、鲁本·范登博世、杰西卡·I·梅塔、莱克·霍夫曼斯、达奈·帕帕多佩特拉基、扬·博伊吉、罗布伯特-扬·弗尔克斯、马蒂斯·巴斯和罗尚·库尔斯共同完成。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