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 - Wikipedia

健康研究 / 来源:en.wikipedia.org国际 - 英语2025-09-11 01:11:11 - 阅读时长5分钟 - 2161字
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伴肝功能异常的罕见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其特征包括呕吐、意识改变、癫痫发作和昏迷,90%的病例与儿童使用阿司匹林有关。通过避免阿司匹林使用可使发病率下降超过90%。该病预后较差,30%患者死亡,幸存者中约三分之一遗留严重脑损伤。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线粒体损伤,诊断需排除先天代谢缺陷和病毒感染等类似病症。
瑞氏综合征儿童健康阿司匹林病毒感染先天性代谢缺陷症状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流行病学
瑞氏综合征

概述

瑞氏综合征是一种快速进展的脑部疾病。症状可能包括呕吐、性格改变、意识模糊、癫痫发作和意识丧失。尽管该综合征通常伴随肝脏毒性,但很少出现黄疸。瑞氏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为20-40%,约三分之一的幸存者会遗留显著脑损伤。

该病病因尚未明确。通常在流感或水痘等病毒感染康复期后发病。约90%的儿童病例与阿司匹林(水杨酸盐)使用有关。先天性代谢缺陷也是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可见高血氨、低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脏常有肿大表现。

预防主要通过避免儿童使用阿司匹林。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英国停止向儿童推荐阿司匹林后,发病率下降超过90%。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甘露醇可用于缓解脑水肿。

1963年由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道格拉斯·瑞氏首次详细描述。该病每年发病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儿童。由于瑞氏综合征的发现,儿童使用阿司匹林的建议被撤销,仅在川崎病中保留使用。

临床表现

瑞氏综合征分为五个阶段:

  • Ⅰ期
  • 手掌和足底血管收缩性皮疹
  • 持续剧烈呕吐(禁食无法缓解)
  • 全身乏力
  • 意识模糊
  • 噩梦(可能出现)
  • 通常无发热
  • 头痛
  • Ⅱ期
  • 严重嗜睡
  • 谵妄
  • 意识模糊
  • 攻击行为
  • 昏睡
  • 过度换气
  • 肝活检显示脂肪肝
  • 反射亢进
  • Ⅲ期
  • 延续Ⅰ、Ⅱ期症状
  • 可能昏迷
  • 可能脑水肿
  • 可能癫痫
  • 偶发呼吸衰竭
  • 去皮质强直
  • Ⅳ期
  • 癫痫发作
  • 去大脑强直
  • 昏迷加深
  • 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微弱
  • 眼头反射消失
  • 肝功能仍有轻度异常
  • Ⅴ期
  • 紧接Ⅳ期快速进展
  • 无反射
  • 深度昏迷
  • 瞳孔散大无反应
  • 脑电图呈等电位
  • 呼吸衰竭
  • 多器官功能衰竭
  • 肌张力低下
  • 极高血氨(超过300mg/dL)
  • 死亡

病因

瑞氏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通常在流感或水痘等病毒感染康复期后发病。约90%的儿童病例与阿司匹林使用有关。先天性代谢缺陷也是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与瑞氏综合征的关联。1980年代发达国家开展先天性代谢缺陷基因检测后,瑞氏综合征诊断率大幅下降。一项对49名幸存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存在包括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在内的脂肪酸氧化障碍。

阿司匹林

虽然病毒性疾病使用阿司匹林与瑞氏综合征有关联,但尚未建立动物模型证明阿司匹林直接致病。该病的严重症状可能源于线粒体损伤,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剧这种损伤。鉴于儿童群体发生严重后遗症的风险最高,该人群使用阿司匹林的推荐已被撤销。

某些国家含有水杨酸盐的口腔护理产品(如Bonjela)标签标有儿童禁用警示,尽管尚无相关病例报告。其他含水杨酸盐药物也常标注类似警示。

美国疾控中心、卫生局局长、儿科学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19岁以下发热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因此在美国,19岁以下人群使用含阿司匹林药物(亦标为乙酰水杨酸、水杨酸盐、乙酰水杨酸、ASA或水杨酸)前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当前建议除川崎病或预防血栓形成外,16岁以下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

诊断

鉴别诊断

类似症状的鉴别诊断包括:

  • 各种先天性代谢障碍
  • 病毒性脑炎
  • 药物过量或中毒
  • 头部创伤
  • 其他原因肝衰竭
  • 脑膜炎
  • 肾衰竭
  • 摇婴综合征

治疗

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甘露醇可用于缓解脑水肿。

预后

成人瑞氏综合征病例罕见。成人患者通常完全康复,肝脑功能可在两周内恢复正常。

儿童患者可能发生轻度至重度永久性脑损伤,尤其是婴儿。1981-1997年美国报告病例死亡率超过30%。

流行病学

该病几乎只发生于儿童。成人病例极少,且通常不出现永久性神经或肝损伤。美国监测对象限于18岁以下人群,而英国则无此限制。

1980年美国疾控中心发出关于儿童水痘或病毒感染期间使用水杨酸盐与瑞氏综合征关联的警示后,发病率开始下降,早于1986年FDA要求阿司匹林标注警告标签。1980-1997年间美国报告病例从1980年555例降至1994年后每年约2例。93%病例为白人,中位年龄6岁。93%病例在发病前3周内有病毒感染。1991-1994年美国18岁以下人群住院率估计为每百万人口0.3-1例。

1986年英国同类研究也证实该病与阿司匹林暴露的关联。同年6月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发出1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的警示并要求含阿司匹林药物标注警告。监测数据显示1986年后发病率下降,从1983-1984年每10万12岁以下人口0.63例降至1990-1991年0.11例。

1995-1996年法国全国调查发现每百万15岁以下儿童0.79例确诊瑞氏综合征,其中8/9患者曾暴露于阿司匹林。基于此结果,法国药品管理局发布针对性警示。

历史

该病以1963年在《柳叶刀》发表首项研究的道格拉斯·瑞氏命名。1929年可能已有相关病例报告。1964年乔治·约翰逊等报道流感B型暴发时16例神经系统异常儿童,其中4例表现类似瑞氏综合征。该病有时被称为瑞氏-约翰逊综合征。

1979年卡伦·斯塔科等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首次统计学证实阿司匹林使用与瑞氏综合征的关联。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研究随后证实该发现,确认上呼吸道感染或水痘期间使用阿司匹林是可能诱因。1980年起美国疾控中心向医师和家长发出警示,1982年美国卫生局局长发布通告,1986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含阿司匹林药物标注瑞氏综合征警告标签。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百慕大医生出任百慕大医院董事会传染病主管百慕大医生出任百慕大医院董事会传染病主管
  •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SARDs)患者自述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障碍:INSPIRE队列的混合方法分析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SARDs)患者自述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障碍:INSPIRE队列的混合方法分析
  • 冠状动脉疾病指南:症状、病因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指南:症状、病因与治疗
  • 冠状动脉疾病:成因、症状及救命疗法冠状动脉疾病:成因、症状及救命疗法
  • 外科团队如何修复罕见的大动脉转位变体外科团队如何修复罕见的大动脉转位变体
  • 詹卢卡·伊亚尼罗博士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著名资助詹卢卡·伊亚尼罗博士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著名资助
  • 识别不同类型痴呆的症状识别不同类型痴呆的症状
  • 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
  • 认知僵化:脆性X综合征和自闭症的核心特征认知僵化:脆性X综合征和自闭症的核心特征
  •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
  • 缺血性心脏病的四个阶段缺血性心脏病的四个阶段
  • 阿哌沙班可降低房性心肌病患者隐匿性脑梗风险阿哌沙班可降低房性心肌病患者隐匿性脑梗风险
  •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管理:雷诺嗪的应用作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管理:雷诺嗪的应用作用
  • 探索新药:一场慢性病之旅探索新药:一场慢性病之旅
  • 轻度认知障碍(MCI)轻度认知障碍(MCI)
  •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警信号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