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CA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首要致死原因之一。当为心脏输送富氧血液的冠状动脉因斑块堆积发生狭窄或堵塞时,心肌供氧受阻导致血流减少。未经治疗的CAD可能进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疾病的致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渐进性病理过程,胆固醇与脂肪等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 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度沉积阻塞血管
- 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加速斑块形成
- 吸烟——血管弹性减弱伴氧供不足
- 糖尿病——血糖异常导致血管壁代谢损伤
- 肥胖——心脏负荷增加伴血脂代谢紊乱
- 久坐习惯——心血管功能退化
- 遗传易感性——基因决定的动脉硬化倾向
将动脉系统比作高速公路网:当胆固醇"垃圾"堆积形成路障,血流"车流"逐渐壅塞。若突发完全阻断,犹如主干道塌方将导致系统性功能崩溃。
临床症状识别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在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前无预警。典型预警信号包括:
- 劳力性胸痛或压迫感(心绞痛)
- 静息状态气促
- 持续性乏力
- 疼痛放射至手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 冷汗、恶心或眩晕
若症状持续时间超过数分钟或突然加剧,可能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疾病危害性
CAD的隐匿进展特性极具威胁性。当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完全闭塞血管时,心肌细胞将在数分钟内发生不可逆坏死。及时发现亚临床症状并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是降低猝死风险的关键。
诊断手段
临床医生采用多项检查评估CAD严重程度:
- 心电图(ECG)——记录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性改变
- 超声心动图——实时观察心脏结构与运动
- 运动负荷试验——检测运动引发的心肌缺血
- 生化检查——监测血脂与血糖水平
- 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显影明确阻塞部位
- CT血管成像——无创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治疗策略
尽管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 生活方式干预——地中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 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脂、β受体阻滞剂控压、抗血小板药物防栓、硝酸酯类缓解心绞痛
- 介入治疗——
- 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恢复血流
- 支架植入术:金属网架维持血管通畅
- 搭桥手术:建立旁路血管替代堵塞动脉
最佳疗效需结合药物与行为疗法协同作用。
患者管理
确诊后可通过系统性管理维持生活质量:
- 遵循以蔬果、深海鱼类、全谷物为主的地中海饮食
- 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通过正念冥想或太极缓解压力
- 控制酒精摄入(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 每月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
如同汽车定期保养,持续维护方能延长心脏"发动机"使用寿命。
一级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建议:
- 保持BMI 18.5-24.9范围
- 彻底戒烟(每支香烟减少寿命11分钟)
- 控制膳食钠摄入(<5g/日)
- 40岁后每2年进行心电图筛查
- 早期控制糖尿病前期状态(空腹血糖6.1-6.9mmol/L)
急救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诊:
- 压榨性胸痛持续>15分钟
- 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
- 放射性疼痛累及左臂/下颌
- 意识丧失或严重眩晕
结语:掌握心脏健康主动权
作为人类头号杀手,CAD可通过早期干预实现有效防控。建立定期体检意识,识别危险信号,配合医疗团队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配合适度运动与营养干预,完全可能重塑心血管健康。记住:您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值得获得最科学的保护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