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市场:追踪当今生物技术的转变路径
核心要点
- 生物技术初创企业面临高失败率,近90%的企业未能成功,仅28%的首次产品上市表现超出预期
- 研发向市场成功转型需早期整合商业化战略
- 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转变要求文化转型与战略领导力以应对复杂挑战
- 构建韧性组织对维持生物技术创新和实现长期价值至关重要
如同人类,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始于微小规模。诞生之初,它们充满勇气且潜力无限。尽管体量尚小需精心培育,但年轻的企业已聚焦于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发现。
在最早期阶段,专注深度钻研复杂课题至关重要。研发团队在有限临床证据或尚无概念验证(POC)的情况下,推进早期研发与融资。挑战极为严峻:近半数临床试验无法进入I期之后阶段,平均耗资710万美元(按当前标准此数据可能偏低)且持续长达两年。即便企业成功上市,障碍依然存在——仅28%的生物技术首次产品上市表现超出分析师预判,而成熟企业的比例接近50%。约90%的生物技术初创企业最终失败,使商业化进程尤为艰难。稳固基础至关重要。
专注重心的转变:从深度到深度与广度
在早期研发阶段,高度专注与深度钻研是成功关键。临床与研究团队深入探索科学原理,每日解决新问题。在成功的发现过程中,质量优于数量。他们需确保整个研发流程的精确性,同时兼顾"神奇科学"如何应用于日常医疗的宏观愿景。转瞬之间,企业便从"维持生存"发展到应对寻求自主身份的"青少年"。正如谚语所言:小挑战对应小问题,大挑战对应大问题。
当生物技术企业取得概念验证后,能否成功商业化将取决于关键要素是否在临床开发与制造流程中及早整合。若在给药方案、患者画像、市场契合度等战略环节滞后,可能危及前景光明的药物未来。学者岩公司首席运营官基思·伍兹解释道:"临床团队需与早期商业化战略团队并肩协作,确保科学成果切实融入临床实践、医疗体系、患者获取途径,以及与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监管机构的协同。"
此时财务稳定性尤为关键。2023年生物技术破产数量达十年峰值,凸显行业财务波动性及众多企业维持运营至商业化阶段的困境。
转眼间,"青少年"已步入社会,面临机遇与复杂性的双重扩张。关键决策亟待制定(居住地、职业方向)。处于此阶段的生物技术企业,无论上市与否,将在规模、复杂性与资本需求上呈指数级增长。其风险与机遇格局将从科学成功转向未来科学与商业损益平衡。
尽管科学应始终是企业核心,但实现规模化患者服务并创造自主营收的能力,才是实现真正转型的关键。
正如父母引导孩子释放潜能,企业领导者与董事会需推动生物技术公司变革进化,兑现对患者、医疗提供者、员工、其他利益相关方及股东的承诺。这是关键转折点,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或愿意把握转型机遇。纯粹科学家往往对倾注多年心血的发明难以割舍——这理所应当。
作为优秀女儿维奥莱塔的父亲,我深知目送孩子成长离巢绝非易事。这对孩子与父亲都是深刻的情感历程,但正如成长所需,适时放手至关重要。
速度: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
研发运行于不同的紧迫感与规模逻辑。临床试验始终是临床实践的简化与局部呈现:企业完全掌控流程,协议严谨规划,患者预约提前数日确定,进展以年为单位衡量。精确性与耐心是关键。
商业化则以生命节奏推进——患者、医疗提供者与竞争对手不会等待。获批后,企业需24小时运转,患者需求与合规障碍要求高度敏捷性,许多组织难以快速适应。从审慎可控的环境转向主动、快速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需要自上而下的思维转变。奥蒂莫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大卫·埃普斯坦指出:"对生物技术企业而言,从研发导向组织转型为商业实体,是行业内最深刻、最具挑战性却也最富回报的变革之一。"
控制:放手的同时保持根基
转型中最剧烈的变化之一是控制权的丧失。研发阶段,你掌控航向:设计临床试验、控制环境、仅与少量利益相关方互动。
若早期已纳入"客户声音",早期商业化战略团队的加入不应剧变原有模式。伍兹强调:"产品获批后,市场决定其应用——支付方、处方者、患者及政策制定者掌握主导权。"这一转变使近半数受访专业人士面临重大障碍,导致报销与患者获取路径难以预测。对于习惯研发精确性的企业而言,复杂性激增与随机性感知可能令人不堪重负。
应对之道?以新方式重获控制力。这关乎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任、创建稳健流程,以及采取主动而非被动姿态。在不确定性中蓬勃发展的能力,将成为必备技能。
领导力:顶层成长
此转型成功取决于领导力。埃普斯坦补充道:"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转变不仅是运营调整,更是文化转型(若早期未考虑此点)。缺乏战略领导力与连贯发展战略,组织可能错误配置资源或未能达成关键监管节点。战略、愿景与决策均需演进。"
企业往往延迟引入合适领导者。作为杰出科学家的创始人,可能难以从"科学与融资"的双变量方程转向更复杂的组织管理。领导研发导向型组织所需的思维与技能,与领导跨职能商业运营截然不同。
成功企业往往及早洞察此点:招募经验丰富的领导者,组建能衔接科学与商业的团队,培育鼓励协作与创新的文化。
成长的阵痛终有价值
研发向商业化的转型过程混乱、艰难、迷人、充满挑战——亦趣味盎然。它将创新的微弱火花转化为真实成果,规模化地改变生命轨迹。然而现实依然残酷:仅少数生物技术企业成功将首款产品推向市场,这凸显战略领导力、财务纪律与早期商业规划的重要性。
产品上市仅是转型的环节之一。终极目标是构建韧性组织——能够持续创新、创造价值并产生持久影响的实体。
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旅程绝非"公园散步",有意义的成长往往如此。关键在于拥抱变革与机遇,从挑战中学习,成长为下一阶段的模样。在生物技术领域,这下一步可能以神奇却真实的方式改变世界,正如科学本身。
卡洛斯·马丁为火箭制药战略顾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