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内窥镜技术实现食管癌早期精准检测
慕尼黑亥姆霍兹中心、慕尼黑工业大学和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研究,展示了一种名为氧气增强内窥镜(O2E)的新型成像技术,该技术能精确检测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病变。
多模态成像提升诊断精度
O2E技术融合了两项核心技术: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捕捉组织结构细节
- 光声成像:通过光脉冲与超声波探测深层微血管网络
这两种成像传感器集成在胶囊装置中,可对食管进行全方位扫描,生成高分辨率三维图像。研究负责人表示,这种组合能在细胞层面实现血管与组织形态的同步可视化。
临床前研究验证有效性
在动物实验和巴雷特食管患者样本测试中,O2E成功区分了:
- 健康组织
- 细胞异常增生组织
- 癌前病变
- 恶性肿瘤
为验证技术可行性,研究团队还在健康志愿者唇部进行测试,因其组织特性与食管黏膜相似。测试显示该技术能准确识别微血管密度和氧合状态的变化特征。
临床转化计划启动
欧洲创新理事会(EIC)已启动"ESOHISTO"项目推进临床转化,重点改进胶囊设计以满足人体应用需求。下一步将集成共聚焦内窥显微镜,实现细胞级分辨率的实时观测,可能减少传统活检需求。
医疗经济价值显著
研究团队测算显示:
- 晚期食管癌治疗费用约欧元140,000
- 早期管理费用仅需欧元10,000
项目负责人强调,该技术将推动食管癌筛查从"病变后干预"转向"癌变前预防",预计每年可为欧洲医疗系统节省数亿欧元支出。
参考文献:李青、Ali Z等研究人员,《基于系留式光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胶囊内镜的巴雷特食管肿瘤无标记评估》,《自然生物医学工程》,2025年。DOI:10.1038/s41551-025-01462-0
本文基于原始材料重写,内容经技术网络编辑团队改编。完整研究请访问原始来源。本文部分文字由AI辅助生成,遵循技术网络AI使用规范。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