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手术后的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Heart Bypass Surgery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www.verywellhealth.com美国 - 英语2025-09-17 14:51:05 - 阅读时长5分钟 - 2229字
心脏搭桥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俗称"泵头症",该现象曾长期局限于外科医生私下讨论。2001年杜克大学研究证实其发生率高达42%,多为暂时性但少数可持续五年以上,当前医学界认为病因与手术中主动脉操作产生的微血栓相关,而非传统认为的旁路泵使用。患者及家属需提前了解此风险,多数人在3-12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但高龄、颈动脉疾病等高风险人群应谨慎评估手术必要性,术前需明确询问替代治疗方案及术后支持资源。
心脏搭桥手术认知障碍发生率成因预后预防心肺旁路泵微血栓风险因素医疗决策
心脏搭桥手术后的认知障碍

多年来,在外科医生更衣室(实际与其他类型更衣室有诸多相似之处),心脏外科医生们常私下讨论一种现象,他们称之为"泵头症"。该术语用于描述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偶尔出现的认知能力下降。名称源于当时普遍认为搭桥手术后的认知障碍与手术中使用的心肺旁路泵有关。长期以来,关于此现象的讨论始终未超出更衣室范围。

2001年,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似乎证实了许多医疗从业者长期怀疑却不愿公开讨论的观点:相当比例的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会出现可测量的认知能力下降(通常为暂时性)。该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后引发广泛关注,令医疗从业者及其潜在患者深感忧虑,但担忧很快消退,公众此后对此鲜有听闻。

然而,在随后的岁月中,医学界对搭桥手术后认知变化的认识大幅深入。首先,这种现象确凿存在;其次,其成因很可能与旁路泵的使用无关,而更可能源于此类手术必需的大血管操作。

尽管外科医生仍不愿公开讨论,但搭桥术后认知障碍已相当普遍,接受手术者及其家属应提前了解此风险,以便做好应对准备。

什么是认知障碍?

简而言之,"认知障碍"是医疗从业者对搭桥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统称。症状可能包含以下全部或部分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下降、难以专注、动作迟缓以及思维清晰度普遍降低。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明显谵妄等更严重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术后立即显现,严重程度差异极大,从丧失行动能力到几乎难以察觉(此时需通过精密神经认知研究才能检测)。认知缺损通常会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恢复,但少数病例可持续数年。

问题发生率有多高?

除首次系统研究该现象外,2001年杜克大学研究还揭示认知障碍可能出人意料地高发且持久。该研究对261名搭桥手术患者(平均年龄61岁)进行了四次正式认知能力测试:术前、术后六周、术后六个月及术后五年。

若测试分数下降20%,则判定为显著认知障碍。研究发现42%的患者术后测试分数至少下降20%,且许多人的认知能力下降持续达五年之久。

对于照护这些患者的医疗人员而言,搭桥术后出现认知障碍并非意外。真正令人震惊的是杜克研究中该问题的高发生率及其持久性,这引发了医疗从业者和公众的广泛忧虑。

杜克研究因缺乏随机对照组而受到合理质疑。研究人员将其结果与同龄冠状动脉疾病(CAD)未接受搭桥手术患者的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发现接受搭桥手术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然而,由于接受搭桥手术者通常CAD病情更重,这两类人群不具备直接可比性(随着2001年后技术发展,如今病情严重者更多采用其他技术,情况已不那么绝对)。

尽管如此,真正随机的研究(让CAD患者随机决定是否手术)既不可行也不符合伦理。为更准确界定问题发生率,后续多年已开展多项研究,采用不同神经认知测试程序、各类搭桥手术方式及随访时间间隔。

尽管这些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认知障碍发生率在3%至79%之间波动),但该现象的真实性已毋庸置疑。此外,认知障碍是心脏手术特有的风险,因其在其他血管手术(如外周血管疾病手术)中并不常见。

搭桥术后认知障碍的成因是什么?

搭桥术后认知障碍的确切成因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最初推测由心肺旁路泵使用相关的脑部微小血栓引起。但近期研究表明,采用更现代的"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并未降低认知障碍发生率。

当前最主流的理论认为,心脏和主动脉的操作会产生称为微血栓的微小血栓,这些微血栓可迁移至大脑造成损伤。经颅多普勒技术的术中研究证实,搭桥手术期间脑部微血栓灌注十分常见;其他术前术后MRI扫描研究也显示,出现认知衰退者的脑部存在微小缺血性病灶(小卒中)。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同样存在矛盾,微血栓的致病作用尚未确证。

其他潜在原因也可能起作用,例如术中或术后即刻可能出现的血压骤降、体温过高(高热)及血液氧含量持续降低等。

我们确知的是,具有显著全身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这些风险因素包括颈动脉疾病、高龄、高血压及既往卒中史。

认知障碍患者的预后如何?

搭桥术后出现认知障碍的多数患者会完全康复,在3至12个月内恢复至术前认知功能水平。轻度障碍患者以及教育程度较高、日常活动量较大的人群似乎恢复更彻底。

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恢复至术前状态。

如何预防认知障碍?

对该问题的普遍关注促使外科医生和麻醉师设计出多种预防搭桥术后认知障碍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使用膜式氧合器、动脉管路过滤器、减少主动脉操作、降低心脏或动脉吸引使用频率,以及严格控制患者体温。多数技术被认为对大脑提供显著保护作用。

来自Verywell的建议

在做出重大医疗决策时,您需确保医疗从业者已全面评估所有潜在风险与获益——包括那些令人不适的讨论话题,例如认知障碍风险。

若您医疗从业者建议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请务必明确以下问题:

  • 手术是否可能延长生存期,还是仅为缓解症状而进行的择期手术?
  • 是否存在其他可行替代方案,如药物治疗或支架置入?
  • 这些替代方案的相对风险与获益如何?
  • 若术后出现认知症状,您的医疗提供者有哪些资源可帮助您康复,并协助您及家属在症状改善前应对?
  • 我的病例是否经多学科团队讨论?

若建议的手术非紧急情况,强烈建议您考虑寻求第二诊疗意见。

若决定接受搭桥手术,请谨记:多数研究中,大多数患者并未察觉日常生活中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而在出现症状者中,多数人的认知障碍最终会消退。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 费尔蒙特 - 梅奥诊所健康系统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 费尔蒙特 - 梅奥诊所健康系统
  •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 曼凯托 - 梅奥诊所健康系统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 曼凯托 - 梅奥诊所健康系统
  • 认知障碍与痴呆症认知障碍与痴呆症
  • 轻度认知障碍 (MCI):症状与治疗轻度认知障碍 (MCI):症状与治疗
  • 医生呼吁为老年人手术前进行脑部筛查以降低谵妄风险医生呼吁为老年人手术前进行脑部筛查以降低谵妄风险
  • 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发生率上升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发生率上升
  • 医疗AI前景广阔,但当前的监管方式存在危险医疗AI前景广阔,但当前的监管方式存在危险
  • 可解释的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和可用性可解释的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和可用性
  • 制药公司如何与生物技术和数字健康初创企业建立互惠关系制药公司如何与生物技术和数字健康初创企业建立互惠关系
  • AI和新技术:制药业如何重塑自我以满足日益紧迫的需求AI和新技术:制药业如何重塑自我以满足日益紧迫的需求
  • AI在医疗行业的变革之路AI在医疗行业的变革之路
  • AI可能是游戏规则改变者,但医疗保健需要极其谨慎AI可能是游戏规则改变者,但医疗保健需要极其谨慎
  • AI正在如何改善医疗保健?全球最大的医疗机构之一给出四点答案AI正在如何改善医疗保健?全球最大的医疗机构之一给出四点答案
  • 数十亿美元已投资于医疗AI,但我们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投入?数十亿美元已投资于医疗AI,但我们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投入?
  • 问答:新医疗AI模型可通过多种图像类型识别系统性疾病问答:新医疗AI模型可通过多种图像类型识别系统性疾病
  • 2025年将改变医学的七大医疗趋势2025年将改变医学的七大医疗趋势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