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团队在《Aging-US》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通过调节血液蛋白水平影响衰老过程。该团队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对55,000种潜在因果关联进行检测,发现91种显著关系:
- 特定肠道菌群特征可显著影响与炎症和心血管健康相关的血液蛋白水平
- "嘌呤核苷酸降解II"代谢通路与载脂蛋白M(ApoM)水平呈负相关,该蛋白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 血型A个体特有的菌群-代谢物相互作用:能分解GalNAc糖的微生物影响炎症相关蛋白
- 首次发现某些肠道菌群水平升高与年龄相关黄斑变性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特别强调了三重验证机制:
- 独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集复现关键结果
- 反向因果检验排除混杂因素影响
- 严格质量控制标准降低假阳性率
研究通讯作者指出:"我们首次系统性验证了肠道微生物组对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因果效应。这种通过血液蛋白质组介导的影响机制,为开发基于微生物干预的抗衰老疗法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揭示的菌群-宿主互作机制具有潜在临床转化价值:
- 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降低慢性炎症(炎性衰老)
- 靶向特定代谢通路提升ApoM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 开发基于血型分型的个性化益生菌制剂
虽然具体生物机制仍需深入探索,但该研究确立了微生物组干预在延缓衰老中的重要地位。未来可能通过饮食调控、工程益生菌或粪菌移植等手段,针对关键微生物靶点开发新型抗衰老疗法。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