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THC与CBD对大脑功能的相反作用
由伦敦国王大学Diana Cash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这项发表于《精神药理学杂志》的研究采用先进的神经成像技术,揭示了这两种化合物在改变大脑通讯模式和血流方面的差异。
化合物作用机制对比
THC主要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1型大麻素受体产生效果,其导致的愉悦感是大麻致幻的主要原因。该化合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化疗恶心、多发性硬化症痉挛和慢性疼痛。相比之下,CBD不具备致幻作用,其药理机制更为复杂,可通过多重系统起效,已被批准用于特定癫痫综合征治疗,并显示出对焦虑症、精神病和神经炎症的潜在疗效。
实验设计与方法
研究使用48只成年雄性斯普拉格-道利大鼠,分为四组分别接受THC、CBD、THC:CBD混合物及安慰剂处理。给药剂量分别为:THC 10mg/kg,CBD 150mg/kg,组合剂量比例参照纳比西莫(nabiximols)。2小时后通过磁共振成像评估静息态功能连接性和脑血流量。
关键发现
- THC组:显示全脑范围的功能连接性显著增强,特别是在皮层与海马、纹状体之间。图论分析表明连接强度和集群度增加,脑血流量在丘脑、纹状体和扣带回显著升高。
- CBD组:呈现整体功能连接性减弱,但脑血流量无明显变化。这种弥漫性降低可能与CBD的镇静作用相关。
- 组合组:效果介于两者之间,功能连接性和血流量均高于安慰剂但低于单独THC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组合组THC脑浓度更高,其效应却更温和,表明CBD具有直接调节作用。
研究意义与挑战
"THC引起的超连接性可能反映大脑过度激活状态,而CBD可能促使大脑进入放松状态。"Cash教授指出,这种差异解释了为何含THC和CBD的传统大麻品种效果较纯高THC品种更为温和。
研究采用清醒动物成像模型,克服了人体研究的伦理限制。但麻醉状态可能影响结果外推,且仅观察单次给药的急性效应。未来需开展长期重复给药研究,并纳入雌性动物及疾病模型。
后续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正着手建立包含不同药物脑影像特征的数据库。通过整合先进成像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该数据库将助力新药研发。Cash教授强调:"需要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采用可比的脑成像方法,并统一分析标准以提升研究可重复性。"
该研究为《大麻素的急性作用:跨物种神经影像研究》论文,由多机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