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阿波利斯——根据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官方期刊《神经病学开放获取》于2025年10月22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患有牙周病的成年人比无牙周病者更可能出现脑白质损伤迹象,即白质高信号。白质指帮助大脑不同区域通信的神经纤维,该组织损伤会影响记忆、思维、平衡与协调能力,并增加中风风险。白质高信号是脑部扫描中呈现的亮斑,被认为反映受损的白质组织。尽管本研究发现二者存在关联,但未证实牙周病直接导致白质损伤。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研究作者苏维克·森医学博士表示:"该研究表明牙周病与白质高信号存在联系,提示口腔健康可能在大脑健康中发挥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作用。虽然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这种关系,但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保持口腔健康可能有助于维持大脑健康。"
研究纳入1143名平均年龄77岁的成年人,每位参与者均接受牙科检查评估牙周病状况,其中800人患有牙周病,343人无此病。参与者通过脑部扫描检测脑小血管病迹象,此类疾病表现为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是脑部小血管损伤所致。这些脑部变化随年龄增长更常见,与中风、记忆问题和行动障碍风险升高相关。数据显示,牙周病患者的白质高信号体积占全脑比例平均为2.83%,高于无牙周病者的2.52%。研究人员按白质高信号体积将受试者分为四组,最高组体积超过21.36立方厘米,最低组低于6.41立方厘米。在牙周病患者中,28%属于最高组,而无牙周病者仅19%。在调整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因素后,牙周病患者进入白质高信号最高组的可能性比健康人群高56%。然而,研究未发现牙周病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的另外两种脑部变化(脑微出血和腔隙性脑梗死)存在关联。
森博士强调:"牙周病可预防可治疗。若未来研究证实此关联,通过控制口腔炎症可能为降低脑小血管病提供新途径。目前结果凸显了牙科护理对长期脑健康的支撑作用。"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脑部影像和牙科评估仅进行一次,难以追踪长期变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