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信息
胰腺因其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处于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交汇点。胰腺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共同合成、储存并释放消化酶至胰管,最终进入十二指肠。胰腺内分泌腺(朗格汉斯岛)则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胰腺生理功能调控严格,其紊乱会导致胰腺炎(急性和慢性)、胰腺癌和糖尿病(1型和2型)。目前已知多种扰动可引发急性胰腺炎,包括胰蛋白酶原过度激活、炎症细胞浸润增加及分泌细胞破坏。近期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异常、自噬失调及钙超载和内质网应激增加也是胰腺炎进展的驱动因素。慢性损伤的特征是纤维-炎症病理生理学导致胰腺实质破坏,主要由酒精、尼古丁、营养及代谢因素等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肥胖、吸烟、慢性胰腺炎、细菌感染和糖尿病已被证实是胰腺癌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糖尿病以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受损为特征。当前胰腺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亟需通过深入理解疾病机制来开发新干预手段。本特刊重点展示胰腺生理与病理生理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发展。
已发表论文摘要
基于PCR方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匹配游离DNA中的体细胞突变
KRAS 和 TP53 的体细胞突变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最常见的遗传改变。PCR技术的进步使这些突变在肿瘤组织和游离DNA(cfDNA)中的检测成为可能,为评估肿瘤负荷提供了微创方法。然而,在可切除PDAC中,循环肿瘤DNA(ctDNA)可能仅占总cfDNA的0.1%以下,需高灵敏度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两种PCR方法——竞争等位基因特异性PCR(castPCR)和数字PCR(dPCR)——在检测50例接受初始手术的PDAC患者肿瘤组织、cfDNA和细胞外囊泡相关DNA(EV-DNA)中的 KRAS、TP53、SMAD4 和 CDKN2A 突变的效能。
研究显示:
- 在肿瘤组织中,castPCR和dPCR对 KRAS p.G12D突变的检测一致性为71.4%,对 TP53 p.R273H突变的一致性为58.3%;
- dPCR在28.6%(KRAS)和39.6%(TP53)样本中检测到更多突变;
- 在cfDNA中,dPCR检测到 KRAS p.G12D(10.2%)和 TP53 p.R273H(2.0%)突变;
- EV-DNA突变检测受限于DNA产量低;
- 两种平台均有效分析肿瘤DNA,但dPCR灵敏度更高,支持其在术前液体活检中的应用。
(该研究属于特刊《胰腺疾病:从分子基础到新型疗法——第二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