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早发性心房颤动和扑动的全球负担:基于人群的研究
研究亮点
- 1990至2021年间,早发性心房颤动和扑动(AF/AFL)的发病率、患病率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显著上升,而晚发性或总体AF/AFL人群未出现类似变化。
- 尽管AF/AFL通常与衰老相关,但研究发现人口增长是早发性病例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 首次揭示早发性AF/AFL与心肌病(CMP)在全球的时空共现模式。
- 过去三十年早发性AF/AFL负担持续加剧,凸显针对性预防和管理策略的迫切需求。
- 高收缩压的持续影响及与CMP的显著地理重叠,提示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共患病谱。
研究背景
心房颤动和扑动(AF/AFL)传统上被视为老年疾病,现有研究多聚焦老年人群。相比之下,早发性AF/AFL(<65岁)作为心肌病潜在标志日益受到关注,但其全球负担尚不明确。
研究方法
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分析1990至2021年间30-64岁人群AF/AFL的患病率、发病率、DALYs、死亡率及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AAPC)。使用Das Gupta分解法量化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年龄别患病率的贡献。根据与心肌病(CMP)的地理共现特征,将204个国家划分为一致模式、AF/AFL主导型和CMP主导型。
研究结果
1990至2021年间,早发性AF/AFL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发病率和DALY率显著上升(AAPC分别为0.14%、0.11%和0.07%),而晚发性或总体人群趋势稳定。人口增长贡献了早发病例增加量的89%,其次为老龄化(17%)和年龄别患病率上升(7%)。高收缩压为主要风险因素,贡献每10万人13.04 DALYs(AAPC 0.09%)。2021年时,86国呈现一致模式,65国以CMP为主导,53国以AF/AFL为主导。
研究结论
过去三十年早发性AF/AFL全球负担显著增长,与晚发性人群的稳定趋势形成对比。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增长和高收缩压,并与心肌病存在关联,研究强调需制定年龄特异性防控策略。
引言
AF/AFL主要影响65岁以上人群(占80%),但近年遗传研究发现其与遗传性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综合征存在显著重叠。全球AF/AFL负担评估通常聚焦总体或老年群体,但区域性队列研究显示早发性AF/AFL(<65岁)与缺血性卒中、痴呆等高危共病相关。本研究基于GBD 2021数据,首次系统评估早发性AF/AFL的全球负担、风险因素及地理共现模式。
数据来源
GBD 2021研究涵盖1990-2021年间204个国家371种疾病和88种风险因素的数据。本研究定义早发性AF/AFL为30-64岁人群发病,分析其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s等指标。
趋势分析
1990-2021年,<65岁人群的AF/AFL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从每10万380.67例增至397.94例(AAPC 0.14%),发病率和DALY率亦显著上升(AAPC分别为1.00%和0.07%)。死亡率无显著变化。
讨论
早发性AF/AFL的全球流行趋势加剧,主要受人口增长(贡献89%)、老龄化(17%)和患病率上升(7%)驱动。高收缩压作为主要可控风险因素,提示临床管理重点。
研究贡献
Yifan Lu负责初稿撰写、可视化、软件方法和数据整理;Yu Liu负责审校、验证、方法学和资金支持;Yuji Zhang负责审校和形式分析;Huishan Wang和Lin Xia负责监督、审校及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
本研究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0513, 82070239)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JH2/101700107)资助。
利益声明
全体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致谢
感谢GBD 2021协作团队的长期工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