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与目的
心房颤动(AF)在阻塞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患者中发生率为20-25%(年发生率2-5%),与显著的并发症相关。心脏肌球蛋白抑制剂(CMI)可缓解流出道梗阻并改善症状,但既往开放标签扩展研究及真实世界数据显示,新发AF发生率可能高于预期,可能增加收缩功能障碍和急性心力衰竭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估Aficamten长期治疗是否会导致更高AF发生率,并比较伴或不伴AF患者的治疗获益及心脏不良事件率。
研究方法
纳入173例接受Aficamten治疗≥48周的oHCM患者(来自REDWOOD-HCM或SEQUOIA-HCM试验扩展研究)。无AF史患者随访新发AF,有AF史患者随访复发。主要终点:①通过末次随访评估结局(包括死亡率、收缩功能障碍[LVEF<50%]或急性心衰);②48周疗效评估(包括流出道压力阶差降低、纽约心功能分级改善及堪萨斯心肌病问卷临床总结评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试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研究结果
- 基线特征:136例无AF史患者平均年龄59±13岁,左心房尺寸42±5mm,Valsalva动作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94±38mmHg。
- 新发AF:269人年随访期间(中位89.6周),4例(2.9%)发生新发AF(中位时间32周),年发生率1.5%,与HCM-AF(3.6%/年,P=0.1)和CHARGE-AF(1.4%/年,P=0.8)预测模型一致。
- AF相关结局:
- 1例患者AF期间出现LVEF<50%(快速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后LVEF>50%,未调整Aficamten剂量;
- 其余3例维持窦性心律(中位52周,无需抗心律失常药或导管消融),1例发展为无症状永久性AF。
- AF复发:37例有AF史患者中10例(27%)复发,无心衰或EF降低相关事件,9例维持窦性心律(4例需抗心律失常药/消融),1例进展为无症状永久性AF。
- 疗效比较:伴AF(n=14)与不伴AF(n=132)患者在48周时:
- 生活质量改善:KCCQ-CS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11.1 vs 15.5,P=0.22);
- 纽约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比例:78.6% vs 72.7%(P=0.64);
- 静息及Valsalva动作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显著降低(P=0.19及P=0.02);
- LVEF变化无差异(-4.4 vs -4.0,P=0.84)。
安全性分析
- 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率:伴AF与不伴AF组无差异(3.8 vs 3.2/100人年);
- 无死亡、LVEF≤30%或急性心衰住院事件。
讨论与结论
既往Mavacamten扩展研究显示新发AF发生率高达4.5/100人年,且常伴随心衰及收缩功能障碍。本研究证明Aficamten治疗期间新发AF发生率显著低于预期(1.5%/年),与外科室间隔切除术后AF发生率相当,且AF事件未影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局限性包括缺乏安慰剂对照及选择偏倚,未来需在真实世界进一步验证。
局限性
- 临床试验选择偏倚;
- 缺乏匹配安慰剂对照组;
- Mavacamten治疗患者AF发生率高达8-15%,需关注不同CMI间差异。
结论
Aficamten长期治疗与低AF发生率相关,且对伴AF史的oHCM患者安全有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