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症状与治疗及警示信号Stroke Symptoms and Treatment, Warning Sign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medicinenet.com美国 - 英语2025-09-04 22:18:48 - 阅读时长5分钟 - 2374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中风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涵盖缺血性与出血性中风的鉴别诊断、NIH卒中量表的应用、溶栓治疗时间窗、机械取栓技术、康复治疗方案等核心内容。重点强调TIA作为卒中前兆的警示意义,提出通过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可逆风险因素进行一级预防,并详细说明急性期救治的FAST原则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研究显示34%卒中患者一年内死亡,凸显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的临床价值。
中风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成因中风危险因素中风症状中风诊断中风治疗中风预防中风预后
中风症状与治疗及警示信号

什么是中风?

当中枢神经供血中断导致对应脑区功能丧失时即发生中风。医学上称为脑血管意外(CVA)的该病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因血流阻断导致的缺血性中风,以及由脑组织出血引发的出血性中风。

中风属于急危重症,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针对缺血性中风存在3-4.5小时黄金治疗窗,需在出现症状时立即拨打911急救电话。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作为重要先兆,其症状虽可自行缓解,但仍需紧急就医以降低后续卒中风险。根据定义,TIA症状完全消退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中风成因解析

血栓性中风

脑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栓性中风)是最常见病因。当供应特定脑区的血管因胆固醇斑块破裂引发血栓时,该区域脑细胞因缺氧坏死,进而导致相应躯体功能障碍。此类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相同,包括:

  • 高血压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
  • 吸烟

栓塞性中风

当心源性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时,会引发栓塞性中风。房颤患者因心房颤动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可阻塞脑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也是重要栓子来源。

脑出血

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出血(脑出血),血液外渗不仅中断局部供氧,其化学刺激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压迫脑组织。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表现为剧烈头痛("一生中最严重头痛")、畏光、颈强直,未经及时救治可致昏迷甚至脑死亡。

其他罕见病因

血管炎(血管炎症)和偏头痛相关性卒中发生率较低。约5%偏头痛患者存在脑血管异常收缩现象,严重者可出现偏瘫、视力障碍等类似中风症状。

中风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
  • 吸烟
  • 糖尿病
  • 年龄增长

心律失常(如房颤)、卵圆孔未闭、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异常可增加卒中风险。青壮年(<50岁)卒中需警惕特殊病因:可卡因等违禁药物使用、颅内动脉瘤破裂、遗传性血栓倾向疾病(如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中风分类

根据病理机制分为缺血性(占80%)和出血性中风。按解剖部位可分为:

  • 颈动脉系统卒中(影响大脑前2/3)
  • 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影响枕叶、小脑和脑干)

脑部不同区域受损对应特征性症状:

  • 大脑中动脉区:对侧肢体偏瘫、失语
  • 脑干卒中:交叉性瘫痪(同侧面瘫对侧肢瘫)
  • 小脑卒中:共济失调、眩晕

"腔隙性卒中"特指单支深穿支动脉阻塞所致的小灶性脑梗死,虽病灶微小但可引起显著神经功能缺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定义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24小时,通常数分钟内症状完全缓解。常见表现包括:

  • 单眼视力缺失(视网膜动脉栓塞)
  • 对侧肢体无力(颈动脉系统受累)
  • 言语障碍、眩晕(后循环缺血)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TIA均需按卒中急症处理。即便症状缓解,30天内再发风险高达10%-15%,其中20%进展为致残性卒中。

中风警示信号

部分患者发病前无先兆,这也是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的原因。约30%患者在正式发病前出现以下预警症状:

  • 突发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 言语不清或理解障碍
  • 视野缺损或复视
  • 平衡失调伴眩晕
  • 剧烈头痛伴呕吐

需特别关注"一过性黑蒙"(眼动脉栓塞导致视网膜短暂缺血)和失语症等非典型表现。

中风诊断流程

建立多学科急救团队(急诊医师、神经科医生、放射科医师)至关重要。诊断要点包括:

  1. 院前急救:应用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CPSS)快速识别
  2. 急诊评估:结合NIH卒中量表进行标准化神经学检查
  3. 影像学检查:非增强CT排除脑出血,必要时行CT灌注或MRI-DWI明确缺血病灶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

确诊需满足: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证据支持血管分布区病灶。

NIH卒中量表

该15项评分系统通过评估意识水平(1a-1c)、凝视功能(2)、视野(3)、面瘫(4)、上下肢运动(5a-5b)、共济失调(6a-6b)、感觉(7)、语言(8)、忽视症状(9)等维度,量化卒中严重程度。评分越高预后越差,动态监测可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

急性期处理

缺血性卒中:

  • 静脉溶栓:发病3-4.5小时内应用阿替普酶(tPA)
  • 机械取栓:大血管闭塞且符合影像学标准者(症状出现后6-24小时)
  •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mg负荷剂量
  • 血压管理:目标<185/110mmHg

出血性卒中:

  •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
  • 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
  • 降颅压治疗(甘露醇、机械通气)
  • 逆转抗凝药物作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

康复治疗

多学科团队包括:

  • 物理治疗师:改善运动功能
  • 言语治疗师:处理构音和吞咽障碍
  • 心理咨询师:应对抑郁焦虑情绪
  • 职业治疗师: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案:

  • 早期良肢位摆放(Bobath技术)
  • 渐进性抗阻训练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 矫形器辅助固定

预后评估

美国数据显示34%患者1年内死亡,幸存者中仅25%能独立生活。预后不良预测因素包括:

  • 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 血糖>11mmol/L
  • 凝血功能异常

常见并发症:

  • 吸入性肺炎(吞咽障碍)
  • 压疮(长期卧床)
  • 癫痫发作(发生率10%)
  •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

预防策略

控制可逆性危险因素使卒中风险降低80%,包括:

  • 血压维持<140/90mmHg
  • LDL-C<2.5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7%
  • 戒烟限酒

房颤患者抗凝策略:

  • CHA2DS2-VASc评分≥2分者需抗凝
  •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优于华法林
  • 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更低

水分管理:每日饮水量应维持在1500-2000ml,避免过度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但需注意心肾功能状态,防止水中毒。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中风:定义、病因、症状与治疗中风:定义、病因、症状与治疗
  • 中风:症状、病因、治疗及更多信息中风:症状、病因、治疗及更多信息
  • 大规模脑出血:理解、治疗与康复大规模脑出血:理解、治疗与康复
  • 车祸后脑出血症状车祸后脑出血症状
  • 麦克劳德医院获中风治疗国家级认证麦克劳德医院获中风治疗国家级认证
  • 全面了解中风:症状、病因、治疗与预防全面了解中风:症状、病因、治疗与预防
  • 脑出血:原因、症状及治疗概述脑出血:原因、症状及治疗概述
  • 新药baxdrostat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带来希望新药baxdrostat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带来希望
  • 健康女性为何会突发心脏病和中风?健康女性为何会突发心脏病和中风?
  • 中风风险预警:你必须知道的要点中风风险预警:你必须知道的要点
  • 住在嘈杂公路/铁路/航线附近更易中风 丹麦研究揭示慢性噪音危害住在嘈杂公路/铁路/航线附近更易中风 丹麦研究揭示慢性噪音危害
  • 关于中风关于中风
  • 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更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更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 首款针对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新药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首款针对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新药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的推荐: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的推荐: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
  • 新药每日仅需4便士 被证明比阿司匹林更有效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新药每日仅需4便士 被证明比阿司匹林更有效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