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生活目标感可以降低患记忆衰退疾病痴呆症的风险,最新研究显示。发表在《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新研究追踪了13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长达15年。参与者需回答"我对人生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等陈述,从"强烈同意"到"强烈反对"六种选项中作答。研究团队将答案评分后换算成1-6分的数值,分数越高表示生活目标感越强。美国研究团队发现,生活目标感较强的人群认知障碍(包括痴呆症)发病风险降低28%。即使考虑种族、民族、教育程度、基因和抑郁等干扰因素后,这种保护效应仍然显著。
该研究首席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阿尔扎·温戈指出:"我们的研究显示,拥有生活目标感能帮助大脑保持抗衰老能力。即使对阿尔茨海默病有基因风险的人群,生活目标感也与发病年龄延迟和患病概率降低相关。"研究显示,目标感较强者出现认知衰退的时间平均推迟1.4个月。虽然这个时间跨度看似微小,但与现有治疗这种毁灭性疾病的药物相比已具显著优势。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员尼古拉斯·霍华德表示:"像莱卡内单抗和多那单抗这类药物虽能略微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症状,但伴随明显风险和成本。生活目标感则是免费、安全且可及的资源。人们可以通过人际关系、个人目标和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这种品质。"尽管研究未具体调查参与者的生活目标来源,但过往研究显示家庭时光、志愿服务、精神实践、业余爱好和善举都有助益。
研究人员强调该研究并未证实生活目标感与痴呆症发病率降低存在因果关系。但研究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学家托马斯·温戈指出:"这项研究的振奋之处在于,人们或许能通过思维活动改善健康。生活目标感是可以培养的。培养人生意义感永远不嫌早,也永远不会太晚。"
痴呆症症状包括记忆力、思维速度、心智敏锐度、语言能力、理解和判断力等方面的障碍。近期研究还发现,视力、听力、味觉、触觉和平衡功能的变化可能是比已知症状早数年的隐性痴呆症征兆。
该研究同期发现肠道健康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存在肠炎和维生素缺乏等常见消化系统问题的人群更易出现记忆障碍。研究人员识别出155种与肠道和代谢紊乱相关的诊断结果,其中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胃酸反流、糖尿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