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心脏协会(PHA)表示,患有基础心脏病的人群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更容易出现心脏事件。
"灾害发生时,我们的正常反应是恐惧和恐慌,这会引发压力。压力激素对人体有害,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或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首要风险是心肌梗死,其次是血压急剧上升。" 菲律宾心脏协会主席瓦利德·阿米尔博士在接受GMA新闻在线采访时解释道。
他补充道:"这还可能引发中风或我们所说的心力衰竭。"
菲律宾统计局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缺血性心脏病是该国首要死因,共造成106,088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9.3%。阿米尔指出,尽管缺乏灾害中心脏事件的具体统计数据,但医生已观察到灾害期间或之后此类事件呈上升趋势。
"时间就是黄金"
阿米尔强调,应对心脏事件时时间至关重要:"心脏骤停抢救中,时间就是黄金。短短几秒都至关重要。" 若5分钟内未采取行动,患者可能脑死亡。他表示:"这5分钟是实施心肺复苏的黄金期,此时存活几率更高;超过5分钟后,存活几率将大幅降低。必须立即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心肌梗死?首要迹象是患者昏厥或突然倒地。阿米尔说明:"确认心脏骤停前,需检查患者是否清醒——尝试唤醒。若无反应,观察其是否呼吸;若无呼吸,最后检查颈动脉脉搏。若无脉搏,即可判定为心脏骤停。"
确认后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术(CPR)并呼救。"胸外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每分钟120次,且手臂需保持伸直。" 他补充道。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作为便携设备,可通过电击帮助患者恢复心律,是重要辅助工具。
阿米尔呼吁普及心肺复苏技能:"我们正在全国培训学生、急救人员和社区卫生中心工作人员,这是关键环节。" 他坦言:"大城市或有一定能力,但省级地区明显不足。社区卫生中心通常是首要急救点,必须使其获得认证资质并配备AED设备。"
除心肺复苏外,患者需确保随时获取维持药物。专家还建议公众准备应急包并管理灾害期间的压力:"政府与私营部门应携手加强公众教育。需强化卫生中心人员能力,并常备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急救药物。" 他特别指出:"当前卫生中心人员处理心脏紧急事件的能力尚未普及,亟需开展针对性培训。" —— VBL,GMA综合新闻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