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证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假说: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大脑衰老的产物,更可能是感染引发的疾病。虽然感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项研究已突破传统认知边界。
2019年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在阿尔茨海默病逝者脑组织中被发现。这项由路易斯维尔大学微生物学家Jan Potempa领衔的研究,通过小鼠实验观察到该菌可经口腔感染后定植大脑,并引发β-淀粉样蛋白异常增生,后者正是阿尔茨海默病标志性病理特征。
研发团队(隶属于Stephen Dominy联合创办的Cortexyme公司)强调,这项发现尚不能完全证明直接因果关系,但已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Dominy指出:"此前研究虽发现感染因子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但缺乏确凿证据。本次研究首次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发病机制的实质性关联。"
研究团队在患者脑组织中还检测到该菌分泌的毒性酶"牙龈蛋白酶"(gingipains),其浓度与tau蛋白和泛素标记物呈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未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逝者脑中也检测到低浓度该酶,这可能表明该菌感染发生在疾病确诊之前。
Cortexyme公司开发的化合物COR388实验显示,该物质可有效降低小鼠脑内细菌载量,同时抑制β-淀粉样蛋白生成并缓解神经炎症。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基金会首席科学官David Reynolds指出:"针对细菌毒蛋白的药物在动物模型已取得进展,这种探索方向对于15年未见突破的痴呆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