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澳大利亚眼科研究中心和墨尔本大学团队主导的新研究发现,自动化人工智能相机在非眼科护理环境中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准确率超过93%。研究通讯作者、墨尔本大学副教授朱莉莎(Zhuoting Zhu)和研究员萨尼尔·约瑟夫(Sanil Joseph)指出,这项突破表明AI眼疾筛查有望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临床护理手段。
全球5.29亿糖尿病患者面临因糖尿病眼病致盲的风险。早期治疗可预防90%的失明案例,但如何为所有糖尿病患者提供必要的眼部扫描始终是全球医疗系统的重大挑战。发表于《英国眼科学杂志》的这项为期两年的澳大利亚试验显示,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显著提升挽救视力的筛查覆盖率。
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间,墨尔本多家全科和内分泌科诊所及西澳大利亚原住民健康服务中心的860余名糖尿病患者参与了试验。研究人员采用自动化便携式视网膜相机,该设备搭载由21位眼科专家分级的20万张视网膜图像训练的人工智能算法,允许患者在候诊时自主完成眼部拍摄。
参与者会收到附带二维码的纸质扫描结果报告,以便就诊时参考。检测出眼病迹象者将被转介至眼科专家处随访,所有结果均与人工分级的黄金标准进行比对验证。患者与医护人员还参与了满意度调查。
研究发现:
- 与人工分级相比,AI检测准确率达93.3%
- 86%参与者对技术表示满意
- 85%临床医生给予高度评价
研究同时指出需改进方向:
- 提升图像质量以减少无法分级的案例
- 优化算法降低假阴性率
- 完善随访机制确保患者及时就医
- 针对多元社区制定专项策略
朱莉莎博士强调:"该技术对缺乏专业眼科医生的偏远地区尤为关键,同时能通过减少每位患者对专科医生的需求而节省医疗开支。"
约瑟夫补充道,AI眼检为患者提供便捷性:"糖尿病患者常需频繁就医,往往优先其他专科检查。AI扫描使他们能在常规就诊时同步完成眼部检查。"
这项突破性研究作为全球首批在真实临床场景中验证AI眼检效能的试验,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