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球数百万失眠患者而言,优质睡眠始终是难以企及的目标。约6%-10%成年人患有慢性失眠,近半数人群一生中会经历短期睡眠障碍。
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虽能缓解症状,却常伴随副作用、高昂费用及获取困难。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与英国医用大麻登记处(UKMCR)最新研究显示,针对124名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数据显示,大麻基药物产品(CBMPs)可显著改善自我报告的睡眠质量、焦虑症状及生活品质,但疗效随时间减弱。
该研究发表于《PLOS心理健康》期刊,数据显示患者治疗首月睡眠质量评分即从2.66分提升至5.67分(单条目睡眠质量量表),三个月和六个月效果持续,但12-18个月时出现回落。焦虑评分同样呈现初期锐减后回升趋势,疼痛和抑郁症状改善轨迹相似。仅8.9%参与者报告副作用,主要为疲劳和口干,仅有11例出现失眠加重,未发现致残或危及生命的情况。
研究周期达18个月,为目前最长现实世界研究,参与者需经两次常规治疗失败后方可使用医用大麻。最常见的用药形式是干大麻花(常通过吸入),其次是药油。THC剂量从日均20mg增至120mg,CBD摄入量适度增加。研究人员指出,剂量攀升可能反映THC镇静作用的耐受性发展,解释了疗效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研究同时揭示治疗效果变异性:大麻素成分(THC、CBD、CBN等)比例差异影响疗效评估。虽然部分研究显示CBD对失眠更有效,而THC的镇静特性可能起主导作用,但近期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纯CBD效果不优于安慰剂,THC与CBD组合却显示更好疗效。
研究团队强调,现实世界数据虽具价值,但需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研究受限于无安慰剂对照、样本量较小(主要来自私立诊所)及自我报告数据等局限性。研究合著者Simon Erridge博士指出:"研究显示医用大麻在常规治疗无效情况下具有应用潜力,但仍需长期随机试验确认疗效。"
该研究为失眠治疗开辟了新方向,特别是在认知行为疗法(CBT-I)可及性有限、传统药物疗效不足的情况下。但医用大麻的临床应用仍需克服耐受性、成分标准化及长期疗效评估等挑战。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