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了毛囊中干细胞对压力的不同反应机制,其结果截然不同。虽然白发常被视为衰老的不悦症状,但最新研究表明这可能源于一种防御癌症风险的生物过程。
本月早些时候,东京大学团队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期刊发表的研究利用实验小鼠探究了特定干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机制,发现白发现象与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存在关联。
DNA损伤、衰老与癌症
人体细胞持续面临内外部因素导致的DNA损伤,这在衰老和癌症发展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科学家长期难以明确其具体机制,尤其是受损干细胞如何长期影响组织健康。黑素细胞干细胞(McSCs)作为可自我更新并分化为成熟黑素细胞(负责皮肤毛发色素生成)的特殊干细胞,在哺乳动物毛囊中以未成熟黑素母细胞形态存在,维持着色素系统。
研究发现:当遭遇DNA双链断裂时,McSCs会永久性分化并流失,导致白发产生——该过程称为"衰老性分化"。然而当接触某些致癌物时,McSCs却保持自我更新能力并发生克隆扩增。换言之,即使DNA受损,它们仍避免衰老性分化,促使McSCs"走向易患肿瘤的命运"。
"这些发现表明,同一群干细胞可能因压力类型和微环境信号不同而走向截然相反的命运——耗竭或扩增,"研究首席作者、东京大学生物学家Emi Nishimura指出,"这重新定义了白发与黑色素瘤并非无关事件,而是干细胞应激反应的两种不同结果。"
两种潜在命运
简言之,这两种结果均源于McSCs对DNA损伤的反应机制:细胞可能选择分化并退出系统(导致白发),或持续分裂增殖——受损McSCs的持续存在最终可能引发肿瘤。
研究者强调,该成果并非证明白发能预防癌症,但表明衰老性分化是应激触发的保护通路,能有效清除潜在有害细胞。"小鼠McSC命运追踪显示,当遭遇DNA双链断裂时,这些干细胞会启动细胞衰老耦合分化机制,导致其被选择性清除并产生白发,从而有效预防黑色素瘤,"研究报告解释道。
因此当下次你或年长家人抱怨白发时,请记住:这可能是人体天然抗癌的保护性特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