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常见饮料或增加心房颤动风险
心房颤动(AFib)可能引发严重心脏不适,而近期研究揭示了人工甜味饮料与含糖饮料的潜在风险关联。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期刊《循环: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发表的研究,每周摄入约67盎司(约2升)含糖饮料者,心房颤动风险增加10%;同等摄入量人工甜味饮料者风险增幅达20%。该研究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2006-2010年招募的超20万成年人十年追踪数据,期间共记录9,362例心房颤动病例。
甜味饮料与心房颤动的关联机制
研究排除了100%果汁(天然糖分)的同等风险关联,提示人工添加糖及甜味剂可能是关键因素。加州圣莫尼卡普罗维登斯圣约翰医疗中心心脏电生理主任Shephal Doshi指出,部分含咖啡因苏打水中的咖啡因可能加剧心律失常,而摄入者的高BMI、2型糖尿病等共存因素也可能产生协同效应。
心房颤动核心风险因素
- 年龄增长
- 高血压
- 肥胖
- 欧洲血统
- 糖尿病
- 心力衰竭
- 冠心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慢性肾病
- 中度至重度饮酒
- 吸烟
- 左心房扩大
症状识别与应对措施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心房颤动表现为心跳不规则、乏力、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加州纪念医疗中心心脏电生理医学主任Nikhil Warrier强调,偶发心悸需及时就医,但突发严重头晕或胸痛应立即前往急诊。美国心脏协会营养委员会成员Penny Kris-Etherton警示,该病症使中风风险提升5倍,需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减少甜味饮料摄入策略
营养学专家Jessica Cording建议:
- 将每日饮用调整为每周2-3次偶尔饮用
- 选择小杯容量(如12盎司装)
- 逐步减少摄入而非骤停
- 以无糖气泡水或天然水果替代
研究虽未证实直接因果关系,但证实摄入模式与风险呈剂量相关性。专家呼吁公众注意食品标签中的"添加糖"含量,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应控制在36克以内(约9茶匙)。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