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依赖性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通常无害,但当其引发肺部疾病时,传统解释归因于遗传易感性——这仅占病例的10%。其余90%的患者患病机制源于宿主反应,即个体独特的肺部微生物组与NTM的相互作用。换言之,感染的发生不仅依赖细菌复制,更取决于宿主反应。此外,多数NTM感染具有自限性,但部分会发展为隐匿性进行性疾病。尽管感染自然病程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宿主免疫反应很可能起关键作用。
纽约大学医学院医学助理教授、朗格尼肺部微生物组计划首席研究员利奥波尔多·N·塞加尔博士指出:"NTM微生物并非孤立生存,它们存在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事实上,NTM病原体仅占气道微生物的1%以下,其余微生物可能影响NTM肺部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微生物组的失衡会改变患者的应答模式。"
借鉴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经验
随着科学界对肠道微生物组的深入认知,宿主-微生物关系研究取得突破。塞加尔博士强调:"适用于肠道的微生物-宿主原理很可能同样适用于肺黏膜。胃肠病学家在此领域更先进,因为从肠道获取样本比气道更便捷。"
基于早期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据——气道微生物组影响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塞加尔及其团队通过支气管镜收集大型患者队列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组样本。研究人员从NTM培养阳性患者及有症状但培养阴性患者的肺部不同区域获取组织,利用病例与对照组数据,分析微生物组与宿主免疫表型的关系。研究发现,培养阳性患者中存在与炎症加剧相关的微生物特征。该发现有望为病程多变、毒力难以预测的NTM病原体提供更精准的预后判断依据。
微生物组标记向临床诊疗的转化
纽约大学朗格尼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由微生物学与传染病领域权威马丁·J·布莱泽博士于2013年创立。作为转化医学研究项目,该计划致力于将测序技术应用于人体样本,观察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并探究微生物组成与功能。
项目核心目标是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明确特定微生物组如何影响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的免疫反应,以及对治疗药物的独特应答。
塞加尔博士表示:"我们追求的是精准医疗或定制化医疗。当我们分析微生物组并确定宿主表型后,希望充分掌握各类疾病的典型病理通路,从而实现患者治疗的个体化。"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