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增加身体活动可以显著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进程,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这种保护效应源于β-淀粉样蛋白水平升高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减缓,而这种蛋白质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科学日报》于11月4日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
平均而言,每天步行3000-5000步的人群,其认知障碍出现时间平均延迟三年;每日步行5000-7500步的人群,疾病进展延迟达七年。与此同时,久坐不动的研究参与者大脑中tau蛋白积累速度更快,这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直接相关,同时伴随认知能力和日常功能更为显著的恶化。
"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部分处于阿尔茨海默病边缘的人群病情不会迅速恶化。生活方式因素似乎影响疾病最早期阶段,表明如果我们及时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有效延缓认知症状的出现,"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分院神经病学系Jasmeer Chhatwal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表示。
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对296名年龄介于50至90岁、初始无认知障碍迹象的参与者进行了测试。参与者佩戴计步器,并接受PET扫描以测量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水平。此外,他们还接受了为期2至14年的年度认知功能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β-淀粉样蛋白水平升高的参与者,若白天行走步数较多,则认知能力下降和tau蛋白积累的过程明显减缓。相比之下,β-淀粉样蛋白水平较低的参与者表现出较少的认知衰退或tau蛋白积累迹象,且活动水平与这些指标之间无显著关联。
"这些结果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期阶段,人体能够发展出对tau病理的认知韧性和抵抗力。这对我们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痴呆,以及降低多种关联因素导致的痴呆风险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合著者、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分院神经病学家兼哈佛脑老化研究联合主任Reisa Sperling医学博士指出。
研究团队计划继续深入探索对大脑最有益的身体活动类型。研究强调,这些发现可为未来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旨在验证身体活动干预措施对延缓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实际效果。该研究第一作者、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分院认知神经病学家Wendy Yau医学博士表示,科学家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护大脑和认知健康的有效途径。
此前,10月29日《科学日报》曾报道步行习惯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研究特别指出,关键不在于每日行走的步数,而在于动作的质量和规律性。根据该出版物建议,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户外步行,相比偏好短途步行的人群,可将心脏病风险降低三分之二。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