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与早产儿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区域的新生儿发育相关,根据威尔康奈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伯克神经学研究所(Burke Neurological Institute)和斯坦福医学院(Stanford Medicine)的一项新初步研究。
即使是短暂的皮肤接触也会在脑部影像扫描中产生明显效果,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超过半数的早产儿存在神经发育障碍风险。
这项回顾性研究结果于9月24日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的医学期刊《神经病学》(Neurology)上,最终可能为早产儿带来更好的神经学结果,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s)中更广泛地采用袋鼠式护理。
"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为什么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皮肤接触——如此强大,"主要作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儿科神经科学助理教授、威尔康奈尔医学院附属机构伯克神经学研究所语言发展与康复实验室主任凯蒂·特拉维斯(Katie Travis)博士表示。"这不仅仅关乎NICU中的药物和保温箱;父母是大脑发育的强大'药物',这一点需要更经常地加以利用。"
研究作者、斯坦福医学院儿科临床教授梅丽莎·斯卡拉(Melissa Scala)博士指出,这一发现可立即应用于帮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新生儿和家庭。斯卡拉是数据收集地——斯坦福露西尔·帕卡德儿童医院(Lucile Packard Children's Hospital Stanford)的新生儿专家。
"父母经常询问他们如何在NICU中照顾宝宝,"斯卡拉说。"当我告诉他们皮肤接触如何影响大脑发育时,他们急切询问何时可以开始。这种简单但强大的活动是我们高风险宝宝优化神经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临床实践的袋鼠式护理始于1970年代,旨在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并促进亲子 bonding。实施时,仅穿尿布的婴儿趴在护理者裸露胸前,背部有时覆盖毯子保暖。因包裹的婴儿与护理者形似袋鼠宝宝依偎在母亲育儿袋中,故得名"袋鼠式护理"。
研究表明,经历皮肤接触的婴儿睡眠呼吸更规律、哭闹减少、母乳喂养更成功,并暗示其神经学益处,但先前研究未直接检测脑部变化。特拉维斯团队通过试点研究深入评估此实践。
研究分析了帕卡德儿童医院NICU中88名约29周孕龄早产儿数据。经培训护士记录护理者实施皮肤接触的时长,各家庭实践差异显著:部分婴儿无接触,部分单次接触长达两小时。母亲为主要实施者,平均每周进行两至三次。
NICU在婴儿接近足月及出院前常规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显示,参与社会情感发展和压力调节的扣带回与前丘脑束在出院扫描中呈现有益脑部发育的变化,且与皮肤接触相关。
"即使考虑孕龄或婴儿健康并发症数量,我们仍观察到此关联,"特拉维斯解释。"这表明早期体验对大脑发育的影响超越了其他已知影响因素。"
后续更大规模试验将验证发现并确定最佳实施方案,研究团队计划将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患者纳入研究范围。特拉维斯强调应积极推广此方法:"父母应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婴儿护理,他们有能力塑造宝宝的大脑发育。"
本研究获尤妮斯·肯尼迪·施莱佛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资助。
凯蒂·科廷厄姆(Katie Cottingham)是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自由撰稿人。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