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适应原:识别与分类系统的系统综述
作者信息
Marianna Blyumin-Karasik博士就职于佛罗里达州戴维市Precision Skin and Body研究所;Jessica Colon博士和Sylvie Nguyen理学士任职于佛罗里达州戴维市诺瓦东南大学;Daniel Karasik博士任职于克利夫兰大学医院耳鼻喉科;Heather Woolery-Lloyd博士就职于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Edward Lain博士、工商管理硕士任职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Sanova皮肤病研究所。
摘要
背景:皮肤适应原是一类能通过减少内外部应激因子的有害影响,增强皮肤适应能力的活性成分。这些具有稳态作用的成分可增强皮肤弹性,改善皮肤健康状态。目前已发现的适应原主要为植物来源,在皮肤科具有应用价值,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分类标准尚未明确。
方法:通过Ovid、Cochran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近20年相关研究。入选研究需包含外用于皮肤的植物适应原,并在文献中明确定义为适应原。系统检索获得643篇文献,最终筛选出12项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12项研究共识别出29种具有促进皮肤健康作用的外用适应原。研究综述了这些成分在光损伤修复、抗氧化、抗菌、抗炎、代谢调节等方面的功效。本研究提出新的适应原识别和分类系统,并列出已知适应原清单,同时建议潜在候选成分。
结论:本研究将29种皮肤适应原分为安全、稳态、多靶点三类,并提出分类体系作为皮肤病学适应原识别指南。建议建立标准化评估框架。
引言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器官,持续暴露于内外源性应激因子中。维持皮肤稳态和弹性依赖于其应对应激的能力。适应原作为新型护肤活性成分,源自传统中药、阿育吠陀医学等体系,最早由俄罗斯毒理学家Lazarev于1958年定义为具有增强非特异性抗逆能力的物质。美国FDA将其认定为调节代谢的外源物质。
方法
本研究遵循PRISMA 2020指南,于PROSPERO注册(CRD42024622629)。纳入标准:近20年英文文献;研究植物适应原并明确定义;包含外用皮肤实验或体外/动物实验。排除个案报告、系统综述等。
通过Ovid、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关键词组合,使用Rayyan系统进行双盲筛选。最终12项研究纳入分析,其中5项人体试验,6项体外/动物实验,1项为临床联合实验。采用JBI工具评估偏倚风险,所有研究均为低风险。
结果
纳入研究共鉴定出29种外用适应原(详见表3)。这些植物活性成分主要通过稳态机制增强皮肤适应能力,常见剂型包括精华液、乳霜等。研究提出适应原分类标准:非毒性、多靶点作用、增强皮肤弹性的稳态机制(详见图2)。
讨论
本综述总结了近20年12项研究的成果,确认29种植物适应原具有维持皮肤屏障、抗氧化、调节免疫等16种作用机制。建议将Andrographis paniculata等19种未明确归类成分纳入适应原体系。未来需开展单体成分作用机制研究,并探索合成成分的适应原潜力。
结论
面对内外源性应激导致的皮肤稳态失衡,本研究提出的分类系统为开发新型护肤产品提供理论框架。29种已验证适应原通过强化皮肤屏障、优化细胞信号等机制改善皮肤健康。建议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并探索更多潜在适应原。
参考文献(节选)
- 欧洲皮肤病学杂志2021年研究显示皮肤急性应激反应对健康影响
- 临床美学皮肤病学杂志2024年植物适应原护肤效果临床试验
- 国际分子科学杂志2020年植物抗氧化与皮肤衰老研究
- 药物设计与发展2023年皮肤适应原药理机制综述
...(完整包含46项高质量学术引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