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在完全黑暗环境中睡眠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是全球首要死因。
相反,在最明亮条件下睡眠的人群(相当于卧室开启顶灯),其心力衰竭风险高出56%。处于同等强度光照下睡眠者,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32%,中风风险上升28%。
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助理丹尼尔·温德雷德博士表示,研究参与者凌晨12:30至6:00的光照强度通过腕戴设备追踪。"局限在于我们仅掌握光照强度数据,无法确定具体光源,"温德雷德指出,"了解典型夜间光照来源或能提供更精准建议,而非仅建议'避免夜间强光'"。
光照对大脑的影响
光会抑制大脑分泌促眠激素褪黑素。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健康睡眠研究中心临床心理学家兼行为睡眠医学主任胡里奥·费尔南德斯-门多萨博士建议,减少夜间光照可从调整睡前习惯入手:尽量限制屏幕使用,并在睡前四小时内关闭不必要的室内灯光。费尔南德斯-门多萨未参与本研究。
温德雷德补充道,若无法关灯,应使用柔和暖光替代明亮顶灯,避免使用高亮闹钟,卧室尽量避开窗户位置。遮光窗帘、全黑眼罩等工具也有助改善睡眠环境。
温德雷德表示,此项研究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个体光照暴露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关联研究"。"我们分析了近8.9万人1300万小时的光照数据,"他通过邮件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透露。该研究佐证了既往发现:昼夜节律紊乱是心血管健康恶化的已知诱因。温德雷德解释道,昼夜节律作为"人体几乎所有细胞和组织的24小时周期,包括心血管系统",通过感知光线信号调节清醒与睡眠状态。
对心脏健康的潜在影响
研究参与者平均年龄62岁,数据源自英国生物银行项目——该计划自2006年起追踪英国50余万名40至69岁人群健康状况。2013至2022年间,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光照监测器一周,后续平均接受九年健康随访。费尔南德斯-门多萨评价此举"使研究独具创新性"。研究排除了监测期前已患心血管疾病者。
强光暴露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47%,心房颤动(由心房心室搏动不同步引发的不规则心跳)风险上升32%。女性心力衰竭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更高,年轻人则更易受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影响。
昼夜节律干扰机制
研究证实关联性,但未证明光照直接导致心血管问题。谢菲尔德大学心血管医学教授蒂姆·奇科博士指出:"夜间光照人群可能存在其他差异,才是心脏病风险升高的主因。"奇科未参与研究。
但作者强调,在纳入身体活动、吸烟状况、饮酒量、饮食、轮班工作等因素后,关联性依然显著。睡眠时长仅对中风等部分结论产生影响。费尔南德斯-门多萨认为,该研究"少有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晨间高强度光照有益心血管健康"。
作者指出,光照干扰昼夜节律会损害动脉功能细胞,引发高血压并增加相关疾病风险。昼夜节律紊乱还可能促进血液凝结,导致中风或心梗。费尔南德斯-门多萨补充:"身体可能将夜间光照视为压力源,触发异常心率、应激激素、血糖及炎症反应。"
心脏健康专家建议通过晨间接触光线、夜间避免光照、固定作息时间、清晨进食及合理安排运动等方式同步生物钟,以优化健康状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