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男性中有50%会发展出腹股沟疝,这种由腹肌薄弱处软组织膨出形成的突起目前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修复。即使手术后仍有10-15%的复发率。最新研究采用创新药物疗法,成功逆转雄性小鼠现有腹股沟疝并完全恢复其正常解剖结构。研究团队分析人体疝组织时发现了与小鼠模型相同的分子标记。
"这是首项针对腹股沟疝的药物治疗突破性研究。我们的发现强烈表明男性患者可能产生与实验小鼠相同的药物反应,未来可为手术高风险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方案。"
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妇产科主任兼西北医学医师塞达尔·布尔恩博士
研究首次揭示了腹股沟疝的可能病因:雌激素受体α(ESR1)在触发特定结缔组织细胞生长和纤维组织积聚中起关键作用。这项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的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小鼠模型实验和人体组织分析。
在小鼠实验中,科学家向模拟老年男性较高雌激素水平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注射抗雌激素药物富马酸氟维司群(现用于治疗乳腺癌)。当阻断这些结缔组织细胞中的ESR1时,成功抑制了肌肉损伤和疝形成。使用该药物后,小鼠的大疝显著缩小并恢复健康解剖结构。
人体实验部分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两次活检(疝部位和相邻健康肌肉),发现与小鼠模型相同的生物标记。进一步分析显示雌激素和ESR1激活了与过度组织瘢痕相关的基因,与人体疝组织中观察到的模式一致。
"我们预期雌激素/ESR1将成为开发男性腹股沟疝药物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通讯作者、芬伯格医学院生殖科学医学研究教授赵宏博士表示。
腹股沟疝在女性中发生率显著较低(男女比例34:1)。老年男性患者手术后复发率达10%以上,相当于每年约10万老年男性。虽然通常无痛,但若肠道卡压导致绞窄可能危及生命。该研究论文标题为《雌激素受体α消融逆转肌肉纤维化和腹股沟疝》。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