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南洋生物科技(Nanyang Biologics)正在扩展其业务模式,通过升级专有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从单纯的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开发转向多元化收入渠道。
当该平台Vecura于2026年完成开发后,将帮助制药公司以最快6分钟的速度识别潜在药物候选物。传统药物发现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筛选数百万种分子以找到作用于特定生物靶点的候选药物,同时排除不安全或无效的分子,这一过程往往耗时甚久。而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分析海量生物化学数据,预测哪些分子最可能成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据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药物发现平台市场规模约1.86亿美元,预计将以超过13%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34年达到6.35亿美元。
为开发Vecura平台,南洋生物科技于8月26日与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科技硬件公司慧与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和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签署谅解备忘录。该合作在南洋生物科技于富丽敦酒店举办的AI峰会上达成。
这家2024年底从南洋理工大学分拆出来的公司,此前专注于利用天然化合物开发癌症、代谢紊乱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其早期版本Vecura——药物-靶点相互作用图神经网络(DTIGN)——同时投入使用。该模型利用图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药物分子与特定生物靶点(如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效果,并整合了来自5万余种生物体(包括药用植物和真菌)的化合物库,这些化合物此前尚未被充分开发为药物候选物。
南洋生物科技董事长翁文龙博士表示,早期平台在单台AI服务器上运行的6个月内,已帮助一家日本企业锁定了15种潜在药物候选物。
此次合作中,科技伙伴将提供企业级基础设施支持Vecura运行,包括支持高速高通量分子筛选的计算系统、保障敏感科研数据安全的防护体系,以及支持全球科研机构协作的网络连接。
翁博士透露,公司计划未来向其他制药企业收取平台使用费用,强调南洋生物科技拥有平台知识产权,并将与科技合作伙伴共享收益。
活动主办方代表、新加坡可持续与环境部高级政务秘书高翰彦指出,该合作是新加坡打造顶尖医疗与生物医学枢纽的重要里程碑。她强调:"我们必须持续探索跨行业国际合作,加速规模化医疗创新,通过引入全球专长与发现,结合本土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创造,确保长期竞争力,将新加坡确立为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枢纽。"
【全文结束】